返回

李淳:參與區域經濟 先解決陸障


  洽簽自貿協定(FTA),加入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東協加六」等大型經濟整合協定,已成政府重要政策,近日也傳出幾則喜訊,包含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月就要簽署,而與新加坡、紐西蘭的FTA(稱為經濟合作協定),已完成談判。


  但坦白說,離TPP及東協距離還很遠。


  對於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兩岸對話並達成一定共識,將是關鍵一步。


  各國仍有顧忌


  TPP與東協加六(東協10國加上中、日、韓、紐、澳、印度)國家,都是我國重要貿易夥伴,且幾個主要競爭對手,少則擇一加入(如中、韓參加東協加六),多則兩邊押寶(如新加坡、日本),為避免貿易排擠效果、推動體制接軌以吸引外資,台灣沒有不加入的空間。


  經過近年推動,各部會對落實自由化認知顯著提升,不但訂出具體改革方向,連相對保守的農業部門,開始調整立場,面對自由化挑戰。


  當然,相較韓國高標準改革程度,我們還沒準備好,但差距減少。


  各單位積極遊說各國,始終無法重要突破,關鍵障礙恐怕是「中國因素」。亞太各國對我並非沒有經貿興趣,畢竟台灣不但是重要經濟體,更是亞太供應鏈中不可或缺夥伴。


  但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中國擔心台灣推動一中一台,曾多次公開反對任何國家與台灣洽簽FTA。


  今日兩岸關係雖大幅改善,但除如美國等極少數國家,各國對與我談自由化協定,仍有顧忌。


  台星台紐FTA雖然提供台灣與非邦交國洽簽FTA模式,但對許多國家而言,不代表兩岸共識。


  推動兩岸對話


  中國應認識到繼續箝制台灣經貿空間,對兩岸只有弊無一利。


  其國家主席習近平利用4月「連習會」機會,表示兩岸可「務實探討經濟共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加強兩岸相互溝通、協調,並積極探討參與的方式」。


  事後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說,針對台灣加入TPP及東協加六,兩岸應先溝通,建立政治互信。


  對中國開出「兩岸探討」先決條件,台灣一定有反對看法,我們也可視而不見。


  但中國這些論述,不是只有說給台灣聽,也同時說給各國聽,因此可不理會北京,卻不能不回應亞太各國詢問。


  過去台灣對此根本問題,都避諱不談,但時至今日,唯有推動兩岸對話,了解雙方需求,建立信心,可能才是我國加入經濟整合最重要一步。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