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不諳無感族群 民眾焉能不悶


  隨著2013年第一季的成長不如預期,4月的出口又表現不佳、民間 消費低迷,江宜樺行政院長用「悶」字來形容台灣當前經濟的停滯不 前、難以突破困境的焦慮感與無力感。


  就客觀角度而言,馬政府提出 的政策包括ECFA、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十項重點服務業 、「中長期經濟動能推升方案」、「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均係攸關 台灣中長期結構調整的重大施政措施,有利台灣經濟的中長程發展, 但為何未帶來正面評價、民眾無感呢?


  筆者認為政府錯估了「目標族群」,民眾自然無感。如果你問近年 來因房價飆漲而荷包滿滿的房地產商人,或因熱錢太多而炒作股票、 債券等風險性資產或房地產獲利的高所得者,你們悶嗎?答案一定是 「NO」。


  但是如果你問失業率高漲、薪水漲升無門的青年族群、入不 敷出或勉強打平生活開支的中低收入家庭、因全球金融風暴、歐債危 機而融資困難、轉型不易的中小企業,以及產業升級轉型並不順利的 中南部民眾,他們的答案則恰恰相反,「悶死了」!由此可知,對經 濟無感,悶得快窒息的目標族群應該落在「三中一青」,即所謂的中 低收入、中南部、中小企業及青年族群。


  就民眾而言,他們最在乎的是就業機會的增加、物價上漲率高低及 薪資的有無漲升。但近年來,結合失業率及物價年增率的「痛苦指數 」逐步攀升,由2009年的4.98上升至2012年的6.17,2013年(前2個 月)為6.25。


  在物價上,雖然物價上漲年平均在2%的低水準,但日 常生活用品的上漲率在10%以上。


  其次,雖然物價上漲率不高,但台 灣目前有40%的家庭乃零儲蓄或負儲蓄,加上薪水停滯,故些微的物 價上漲,民眾生活上的壓迫感大幅增加。


  加以房地產價格的飆漲,中 低收入、年輕族群的剝奪感增加,另一方面,上班族的實質薪資增長 率及月經常薪資成長有限,對經濟的正面感覺也受到壓抑。


  針對如何打破經濟沉悶情勢,江揆指出有兩件事一定要做:第一、 想辦法招商引資,讓更多投資進入台灣以提供充分就業機會;第二、 企業必須轉型創新。


  除此之外,前幾天政府又推出「提振景氣方案」 ,除了國科會提出的鼓勵創業之外,針對「目標族群」的政策少,仍 以「企業」的協助為主。


  在擴大消費支出的獎勵上,民眾仍須先支出 才能享受補助,誘發效果不大。


  加上這些政策措施或屬中長期,或需 要時間發酵,恐怕緩不濟急,而且目前政府跨部會、中央地方協調不 佳,立法、行政的扞格,致執行力打了折扣,也會影響企業界的正面 觀感。


  另一方面,即使效果展現,短期也以企業受利較多,民眾受利 較遲,同時,一旦企業獲利,也不見得馬上增加雇用人力、提升薪水 ,民眾自然對經濟復甦無感。


  因此,在策略思維上,應有大破大立、 振奮人心的政策,快速提升總統、內閣的民眾支持度,才能推動中長 期的改革。日本安倍首相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值得參考。


  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推動了包括貨幣寬鬆政策、財政激勵 及結構調整等三大政策,使得日本股市悄悄地漲了五成,恢復了些許 經濟動能,日本老百姓也不吝給予掌聲,也將安倍的民意支持度推上 七成的高峰,官員也重新拾回奮鬥的熱情,可見在沉寂、停滯的「悶 」經濟中,推出大破大立的策略來振奮人心,激勵企業的士氣,確實 令人期待。


  因此,展望未來,政府除了應加速興利政策的推動,例如包括最近 推出的13項「提振景氣方案」,使企業有感並投入更多預算、人力, 展現執行力、做出績效之外,應該針對在金融風暴、歐債危機肆虐後 受害最大的目標族群-「三中一青」,推出「弱勢及年輕族群希望工 程」,針對中低收入族群發放消費券、食物券,使其有感,並經由面 對面的青年就業輔導、媒合,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進而提升薪資 水準,使青年族群有fu。


  如此,透過經濟效益的展現,尋求人民的支 持,迅速提升政府的民意支持度,在民眾身上蓄積能量,推動改革較 容易展現成效。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