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名家觀點》經營東協 快敲定貿易政策


  馬英九總統第二任任期滿周年,各界都在關注,政府是否會端出甚麼拚經濟的新菜色出來。其實,提振台灣經濟每天都要持續進行,每天都很重要,要做,就該從當下立即開始。


  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優點與劣勢兼具,最大的優點是擁有充滿活力、韌性的中小企業,讓製造業接軌國際表現相當好,這一點,從各國都有台灣製造業訂單可以看出來;「軟實力」同樣為人所稱道,現今年輕人對於網路雲端、電子軟體擁有豐富的技能知識,成為台灣的另一優勢。


  至於必須改進的劣勢,例如涉及公共議題時,時常演變成藍綠對抗或流於口水戰,缺少從客觀角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又如隨著經濟議題涉及的領域愈來愈廣,跨部會協商的次數更密集,重要性也提高,但政府單位效能有待提升。


  尤其許多長期積累下來,涉及到改革的議題,如年金體系改革、全民健保財務、財政赤字等,都涉及跨財經部會協調,需要共同研擬解決之道。了解自己之後,再談如何發展。


  未來到底要如何提升經濟?從產業發展政策來看,過去最大的問題在於,常為了照顧部分產業,導致政策規劃不夠全面,當然,政府規劃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必須擁有具體且清晰的主軸,業界才能了解政府大方向,跟隨制定經營策略。


  主軸要如何聚焦呢?先從市場面來看。歐美國家一直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市場,重要性不言可喻,但需提醒的是,東協市場近年快速興起,與台灣貿易額已逐年提高,但至今為止,尚未見到對東協國家具體貿易政策主軸,政府在此方面的人力、資源投入,也相當薄弱,尤其大陸部分地區市場、產業逐漸成熟,更需提前瞄準新市場。


  東協國家的人均所得低、法治環境欠佳,這些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但也因此台灣才有拓展貿易、提前布局的機會。亞洲國家包含南韓、日本都在布局、搶攻東協國家版圖。今年1月日本免除緬甸3,035億日圓的外債,背後當然有戰略思考的原因。


  要提醒的是,尤其這類未成熟的市場,中小企業特別需要仰賴政府的支援,才能前往發展。台灣這項最大的經濟競爭優勢,能否發揮的淋漓盡致,政府態度扮演關鍵的角色。


  就結構面而言,我們過去以來都以發展代工產業為主,缺乏附加價值,必需朝向增加研發、發展品牌等方向調整但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因為變遷過程風險較高,政府必須加速提升人才的教育訓練,協助廠商轉型。


  就這部分而言,目前台灣主要面對兩個問題,必須設法克服。首先是高等教育的人才與企業需求銜接有落差,且對勞工人力有很多需求,隨著現在社會觀念對技職教育觀念的偏差,這部分的優秀人才已出現短缺現象。


  第二,如前面提到,台灣擁有對網路雲端等電子科技嫻熟的青年,政府應利用此優勢,幫他們發揮創意,進行創新,例如協助進行微型創業,並建立可獲利的商業模式等。


  附帶一提,雖然最近台股指數上漲,但近期對資本市場的關注似乎過多,應該減少對資本市場指數起伏的過度關注,把重心調整回產業面上,只要產業發展蓬勃,企業的獲利狀況提升,自然會反映在台股的表現上。


作者: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記者吳泓勳整理

資料來源:2013-05-20/經濟日報/A5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