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兩岸服貿協議 留才是挑戰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能在下個月完成洽簽,中國因消費能力倍增,又有刺激內需消費的政策,服務業「爆發性成長」,各國積極搶進。按經濟部說法,陸方在協議中承諾很多「他國所無」的開放;果真如此,相信可為我國服務業開創新局,取得先機。


我服務業開創新局


  服務業範圍從交通運輸、銀行保險及醫療服務,到百貨超市、線上遊戲、環保教育及電子商務。很多服務業需要申請執照,也面對複雜的監管法規,因此執照申請發放程序是否合理公平,監管法規有無偏頗本國業者,也是各國自由化談判時關注的問題。


  在加入世貿組織(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後,中國的服務業確實逐步開放,但對外資還保留了很多合資、合作限制,法規面更有許多耗時、繁雜明規則、暗規則,這就是外商常怨嘆「看得到,吃不到」的原因。若能透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取得超越外資的開放程度,又能以協議本文的規定,作為爭取法規透明合理的基礎,讓台商「看得到又吃得到」,將是這個協議的主要意義所在。


  以此次可能大幅開放的中國電子商務為例,全球都看好每年成長率超過30%的中國,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兩岸語言、文化相通,購物交易習慣容易接軌,加上「台灣製造」(MIT)口碑,台灣已佔先機。但電子商務以網際網路為平台,而中國對網路有很高戒心,要分這大餅,難如登天。


電子商務商機無窮


  例如目前台、外資想在中國境內從事線上購物服務,除了持股不得超過50%外,還須取得「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許可證)。依據在北京的美國、歐洲商會統計,這些年來取得全國性ICP許可證的外資,一共只有3家(本地業者則有數千家),申請被拒絕者也無法得知原因。


  若是按照政府的說明,未來將在特定區域,放寬台商經營電子商務的持股比例,更在取得ICP執照上有優惠安排。網路無遠弗屆,不受地域影響,因此指定區域無礙於我業者在電子商務市場的先機,絕對是服務貿易協議的亮點。


  在此協議下,台商增加赴大陸投資,可預期帶動中高階人才及創意研發人員之需求及位於台灣營運總部之管理、企劃、研發、財務及物流管理等人才,也會擴大陸資開放,增加就業機會。也可能增加歐、美、日企業來台投資,擴大就業機會。也意謂服務業國際化及人才流失的壓力,未來挑戰在如何強化「育才」、「留才」及「攬才」,及強化赴陸工作者權益保護。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