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歐陽承新:台灣汲汲核四公投 卻看不到東亞能源競合?聯陸拉俄 多邊能源合作


  上周末,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俄羅斯訪問。兩國元首簽署了《關於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稿》涵蓋經貿、能源、直接投資到地區經濟等十數個領域的共識與主張。


  由於俄羅斯是東北亞地區唯一的石油和天然氣淨出口國,不斷深化和擴大的中俄能源交易,勢將牽動區內其他國家的能源供需。台灣位在東北亞南緣,不過因為從未參加區內的多邊能源合作,可能認為上述互動關係於我無涉因而無所失,但事實則不然!


  比較運輸距離,俄遠東第一大港暨油氣出口基地海參崴至高雄的航距,較雅加達至高雄少百分之廿八點五,規劃中的大海參崴能源通路,內接庫頁島和東西伯利亞化石能源產地,外聯中、日、韓等亞太能源消費國。報導指稱:俄羅斯石油公司計劃從二○一八年開始,通過遠東石油管道每年向中國出口原油三千萬噸,是目前運量的一倍,加上非管道油總量將上探五千萬噸。關於天然氣交易談判,政府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議定書早已簽署,只待敲定氣價,西伯利亞天然氣將循東西雙線先後對中國出口,合計交易量每年將達六八○億立方米,是二○一二年大陸消費量的百分之五十二,重要性不言而喻。


  台灣是東北亞重要的經濟體和組成單元之一,唯在能源領域至今仍是局外人,所以如此既有歷史環境因素,也和政策導向有關。


  中東北非的地緣政治動亂及三一一日本的核災變爆發後,日、韓積極尋求全方位鞏固本身的能源安全,加緊向東西伯利亞和俄遠東探路,追求跨國合作;中國善用普亭總統欲借「東風」振興亞俄經濟的戰略,擴大並深化中俄雙邊合作的傳統,都屬順應潮流的舉措;唯獨台灣對於周遭的重大事件較少反省,卻又汲汲於推出油電雙漲及核四公投兩大震撼彈,致使政府政策在取捨上陷入困境,如是種種自應檢討,評估並調整新形勢下能源供需的空間導向。


  截至目前,兩岸業界在研發使用新能源、綠色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都已展開,然而在傳統能源,特別是油氣部門則較少著墨。回顧近二十年東北亞及中俄能源合作模式,通過改善中的兩岸關係開展多邊合作的時機已然成熟,主管機構宜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向陸方決策部門提出,雖然具體的方法尚待研議,但原理不外乎:


  一、市場換資源:台灣對俄開放成品油氣零售市場,交換俄羅斯出讓上游能礦區塊探勘,開發及分成商機。二、通路布局:結合運銷接力與三角貿易實務,從大陸沿海省市進口產自俄羅斯產權為台資企業的油氣,充分利用中國大陸幅員廣大、有現成的跨境及內陸管道可供轉運的商機。


  此外,兩岸合作重頭戲當然還包括探勘、開採釣魚台油氣資源,興建運輸管道。


作者:歐陽承新/中經院諮詢委員

資料來源:2013-03-27/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