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學者觀點》服務業有感,全民就有感-催生「流通服務業發展條例」 學者觀點


  最近,立法院表決了對行政院陳(沖)院長的不信任案後,馬總統訓勉內閣以最有效方式提升競爭力,並貼近民意,使民眾有感。展現了政府重視民意及提振經濟的企圖心。不過,企圖心必須配合執行力 ,達成預期目標,使民眾、企業有感才能克竟其功。同時,執行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資源增加或資源重新配置的支應,方得以落實目標 。


  以服務業為例,它占了服務業占國民總生產(GDP)近7成,就業人口也占了6成,金融、觀光、零售、批發、餐飲、物流、教育等屬之 ,一旦上述服務業得以擴大規模、升級轉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優質工作,占台灣半數的民眾自然有感。不過,長期以來,台灣重製造輕服務,對服務業的獎勵、資金投入和其占國內就業、GDP的比重不成比例,也是服務業升級轉型步伐不夠快,一般民眾陷入低薪困境的主要原因。


  值得慶幸的是,經濟部最近推出「三業四化」政策,亦即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及傳統產業特色化,光是服務業就占了其中的二項,不過,嶄新的政策,若缺乏配套的資源及專責單位運作,不易展示成果,最後又將淪為口號之譏。


  而服務業比重最大的族群莫過於包括零售批發、餐飲、物流在內的「流通服務業」,其產值占全國GDP的2成,就業人口也占全國總就業人口的2成,但配置的資源都不成比例,如何奢求其大舉科技化、國際化呢?


  反之,產值占全國GDP不到8%的金融服務業,有相關租稅優惠、金融六法規範來協助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占全國GDP 4%左右,已推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透過人才、獎勵、輔導來推動產業的發展。但創造就業機會最多,占GDP比重最高的流通服務業卻得不到關愛的眼神,無法快速大型化、科技化、國際化,使得國內培育的高 階人力,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是我們6成服務業就業人口薪資停滯的主因之一。


  平日所見的便利商店、早餐店、連鎖加盟業者、餐飲、物流業均屬 流通服務業,它們在科技化、國際化過程,亟須相關的基礎建設(如 法規鬆綁、人才移動的鬆綁、國際市場資訊的取得、商業模式的提供等)、補助與租稅優惠(為服務業量身訂做的補助與優惠)、人才的培育、延攬(如國防役人才的投入)、無形資產的鑑價、品牌通路布建的協助、上市/櫃的協助與輔導措施、法規調適(如基本工資、時薪調漲等,對流通服務業的衝擊評估等),上述流通服務業同質性高 ,規模不大,亟待政府的大力支援來快速升級轉型。一旦「流通服務 業發展條例」通過,有了法律位階的加持,企業有能力國際化、科技化,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我們的年輕人、從業人員將有更大的發揮舞台,更高薪的工作機會,全民自然有感。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