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名家觀點》U型復甦 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近期國內再度面臨企業裁員潮,無薪假蔓延,國內就業市場情況頗令人憂慮。從總體景氣觀察,目前情況與2008年金融海嘯有其相似之處,主要反映先進國家的債務問題。但亦有其差異之處,這次主要來自歐盟國家須共同合作削減財政赤字與金融協助,以解決歐債問題。由於歐盟是全球重要市場,其緊縮需要支出,自然降低全球市場動能,尤其影響中國大陸的對外出口,而中國大陸是我國最高出口地區,大陸出口歐洲動能下跌,自然影響我國的外貿與經濟表現。


  解決歐債問題比解決2008年金融海嘯困難,因為歐債問題需要透過歐洲各國協商,而美國從房地美、房利美兩房問題到雷曼兄弟風暴,都由美國政府處理,較沒有政策協調的問題。尤其,今年是選舉年,全球共有58個國家進行大選,包括我國,部分歐盟大國,中國大陸與美國。政權移轉之際,普遍各國政府較難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因此,預期歐債問題較難快速的解決。另外,因應本次金融海嘯,中國大陸所能採行的景氣刺激手段也較有限。


  從國際經濟發展的前景,回過頭看這次國內經濟景氣的回升走勢,預料將可能是個「U」字型。普遍觀點,景氣從今年第4季觸底之後,要到2013、2014年才可能看得到明顯恢復。換句話說,這次是景氣下來得慢,底部拉得長,回溫速度也放慢,需要做好長期面對挑戰的準備。有必要藉由此次金融海嘯機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從台灣經驗來看,國內產業不夠多元化,出口市場也太過集中,出口產品也過於單一,例如主要出口是資通訊業,風險過度集中。剛好資通訊產業又是貿易條件惡化的產業,產品生命周期又特別短,價格容易大幅下滑。出口產業不夠多元,產品多屬OEM(代工生產)或ODM(貼牌代工),使得出口市場的自主性低且不夠多元。


  所幸,國內有不錯的工具機產業,出口市場相對資通訊產業也較分散,但這類的產業太少,而國內服務業競爭力也不夠。中長期而言,必須要進行產業調整,才能提升我國的就業機會。


  短期而言,提升我國就業機會,回想2008年政府推出短期促進就業方案的經驗。這時候也可以考慮推動,但須避免22K企業實習方案的缺點,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反而打擊薪資水準。這次或運用薪資比例補助方式,主要吸收青年失業族群,主要著重青年從學校畢業後到職場的銜接問題。


  其次,短期促進就業方式,是推出維護公共設施或維修與強化生活機能、改善生活品質,暫時吸收勞動力的方式,這種不限於年紀問題,對中高齡與低教育失業者有幫助。


  同時建議政府可透過同業職場的轉換,以減少無薪假。舉例來說,廠商計劃裁員逾1,300人,這時候政府可考慮輔導同業間的併購,鼓勵讓原來員工留下,讓員工在原行業中持續工作,達到某種程度上的降低失業情況。


  至於中長期的處理方式,除了前面所提產業結構的轉型,還有人才的訓練也很重要。呼籲政府能儘快恢復技職教育,無需再過度強調學術績效。而且近期也有一些跟技職相關的高等院校,鼓勵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均有良好成績,顯然已走出自己活路。經濟部、教育部等單位應該跨部會協調,強化由發明到產業的價值鏈,以形成經濟效益。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口述,記者葉小慧採訪整理

資料來源:2012-10-05/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