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學者觀點》加稅漲價不是政府改革的唯二選項


  據報載,二代健保將在明年元旦正式上路,補充保費的課徵納入現金與股票股利、執行業務收入、房租等額外所得,勢將使民眾的荷包再次縮水,但健保局配套的改革,仍是付之闕如,著實令人遺憾。


  最近,政府被油電價格雙漲、牛肉開放及證所稅的課徵搞得焦頭爛額,背後原因可能在於2014年年底有七合一選舉,2012、2013為選舉的空窗期,因此,馬總統基於歷史評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改革除了道德勇氣外,也應該有配套、論述,同時,不能祇以加稅、漲價為主要訴求,必須搭配政府自身或國營機構效率的提升。以二代健保為例,在若干公衛、財稅學者的規劃下,也是以費率的調漲或稅基的擴大為主軸,藥價的黑洞、醫院分級的貫徹、保大病不保小病、電子病歷的推動、國際醫療的興利、健保局員工福利與健保績效掛勾的配套,卻隻字未提,祇考慮伸手向民眾要錢,如何得到民眾的支持?不此之圖,將使在全球金融海嘯肆虐後,生活、就業均面臨困境的民眾,產生更大的剝奪感。


  除了上述改革措施外,12年國教、募兵制的推動也箭在弦上。12年國教如火如荼的規劃,但教育改革的沈痾包括:部分私立大學面臨破產困境、大學學生品質嚴重低落、學歷貶值與薪資停滯,教育與產業發展嚴重脫節等問題似乎不在改革的配套中,不禁令人憂心忡忡。


  其次,募兵制也成為既定政策,但募兵的龐大財源,對財政收支困窘的政府而言,不啻是雪上加霜。馬總統一向以清廉、誠信自持,競選政見的充分兌現也是他一貫的承諾。但政見的推動必須有經費的籌措、優先順序的考量,少數不易兌現的政見如能據實告訴民眾,相信老百姓會理解的。檢視過去才能策勵未來,而不是共識未凝聚前即不斷地推出缺乏配套的政策。否則,12年國教是否又是個財政的大窟窿、教改不成功的複製呢?募兵制的開辦是否又會對財政收支帶來重大衝擊,而必須搭配加稅的考量?值得深思。


  長期以來,稽徵技術的缺乏突破,土地實價課徵又遙遙無期,所有的課稅、規費,均以薪資所得為最大標的,在薪資所得繳稅已占所得稅的七成以上,未來在勞保、健保財務困窘之際,腦筋第一個動到的就是薪資所得者,加稅、漲規費成為揮之不在的夢魘。薪資所得者很難不被一層一層地剝削,從無殼蝸牛、無皮水牛,到現在奄奄一息的老牛。


  展望未來,政府各部會應多設計些具創意的政策、多槓桿民間的資源、多加強服務業產業發展的規劃。尤其在政府財源不足之下,鬆綁法規來帶動民間活力與投資,突破土地、勞工、資金的束縛,加速台商回流、外人投資的設計,並儘速調整公務員的誘因機制來貫徹執行效率,才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否則,政府的缺乏效率、政策規劃的草率,一味地加諸在薪資所得者身上,對普羅大眾而言,充其量只有改革之名,而缺乏改革之實。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