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名家觀點》出口拚倍增 須瞄準多元市場


  不像9月出口成長一樣曇花一現,10月外銷訂單金額已連續2個月正成長,較預期好很多。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外銷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縱然全球景氣好壞牽動台灣情況,但有效拓銷和開發海外市場,才能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刻,得以提振與經濟動能。


  東南亞近期經濟表現不錯,過去台灣也已經布局多時,事實上,台灣對這些新興市場的著力還不夠。又例如,中美洲多個國家與台灣有不錯的外交關係,占台灣外銷比重卻仍偏低,顯示台灣海外市場不夠多元。對應於此,經濟部推動的出口倍增計畫,近期也將擬定相關策略。


  如今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移向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大陸與東協,但台灣在這些新興市場的研究還不夠。更糟糕的是,台灣產業廠商對產品最終使用者的市場研究更是缺乏,也使得針對市場需求的創新略顯不足。這種缺乏源自於台灣接到的訂單,多由全球大廠提供,依據訂單需要進行設計代工產品,從使用者回饋而產生的產品創新相對就弱很多。


  從這來看,有三個層面值得思考。


  第1,台灣出口絕大多數是依靠關鍵零組件,如此受到景氣波動的影響也更加深入。而出口零組件後,可能的獲益對象往往是海外競爭國的系統或整機廠商,未必對台灣自己整體產業發展有益,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現象。


  第2,為避免出口過度集中而受影響,分散市場是必須的作為,應該前往欲開發的新興市場國家,比如中國大陸或東協等。為此,政府可協助法人在當地設立市場調查中心與產品設計中心,在地進行最終使用者的市場研究,進而回饋到台灣,與廠商分享市場情報,有助於開發新興國家市場。


  第3,台灣絕大部分廠商屬於中小企業,拓銷海外有相當的困難度。早期傳產業者一只皮箱走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大型的專業行銷廠商做通路和布點。或許經濟部早期大貿易商的戰略應該重新啟動,調整過去的策略重新出發。大貿易商有如日本大型商社,集合代理很多產品,負責通路行銷,他們不光是協幫廠商拓銷市場,也可有助於掌控海外關鍵原物料的來源,穩定糧食或原物料價格的波動。


  進一步從發展國際品牌來看,大廠商較有能力培植品牌與掌握通路,小廠商往往需要海外通路的協助。因此,大貿易商協同小廠商布局海外通路,有其角色功能。在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同時,需讓中小企業享有通路的效益。


  重啟大貿易商戰略,主要考量台灣中小企業規模有限,拓展市場的困難度高。其次是中小企業和全球跨國企業面對面談判力量不夠,能見度也不足,大貿易商的協助是有其必要。最後,台灣海外投資帶動出口的動能,隨著台商供應鏈當地化,有減弱的現象。為此,透過各項措施有效主動地掌握最終市場,且多元化外銷地區,是實現台灣出口倍增計畫的條件之一。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口述記者葉小慧紀錄整理

資料來源:2012-11-21/經濟日報/A3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