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從美韓FTA到中韓FTA…韓領先 台快失ECFA優勢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今日生效,這是美國自一九九四年與加拿大、墨西哥生效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後,美國對外最重要的FTA。美韓FTA具有開放時程快、涵蓋範圍廣的特色,在生效日南韓即有超過八成工業產品可以免關稅進入美國;在五年之內,南韓則有近九成五的工業產品享受零關稅。若再搭配其品牌優勢,南韓對美出口可望大幅成長,對於在美國市場已經落後南韓的台灣,將構成嚴酷的競爭壓力。


  但是美韓FTA也並非一帆風順,中間幾經波折,由談判到生效足足花了六年的時間。特別是韓美雙方當初在牛肉問題上也陷入僵局,而後才順利化解。韓國雖然爭取進入美國市場的有利條件,但也必須付出國內市場開放的代價,即使國內反對聲浪不低,但韓國政府仍排除萬難,包括農業、服務業、投資法規、政府採購,乃至於全民健保制度等都有大幅的開放及調整。


  南韓在與美國進行冗長FTA談判的同時,也積極與其他國家建構FTA,期間與印度、東協、歐盟及祕魯之FTA先後生效,韓國目前在FTA所生效的數目並不算多,但其FTA所涵蓋貿易的比率已在東亞各國居首。特別是韓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同時與美國、歐盟與東協FTA生效的國家,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韓國已居於領先的地位。


  美韓FTA生效後,也會使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產生變化。由於韓國在美國市場取得優勢,使得與韓國在美國市場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國家,例如日本及東協國家,必須考慮與美建構區域貿易協定,此有可能會催化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加速形成。TPP目前已有美國、日本、澳、紐、智利、祕魯及東協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及汶萊合計十國,成員對於建構一高水準的FTA有相當的共識。未來若是到位,其經濟規模將超過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體,所衍生的效果不容輕忽。


  對於台灣而言,除了需面臨美韓FTA對台灣出口的直接衝擊外,TPP的加速整合對於至今還無法參與的台灣而言,形成另一股壓力。所以目前政府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做為加入TPP試點的腳步宜加速,更要做好大幅開放市場以及進行制度改革的準備,台灣才有可能搭上TPP的列車。


  在美韓FTA之後,韓國下一個FTA目標為中國大陸,雙方有可能在今年啟動展開談判,由於中國大陸同為台韓最主要出口市場,兩國競爭激烈,未來中韓FTA的進展將會直接影響ECFA的降稅效益;所以台灣必須加速完成ECFA談判,才能確保目前在區域經濟整合板塊中的唯一優勢。


作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經濟整合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12-03-15/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