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學者觀點》只會解答問題,還不夠


  去年蘋果電腦公司iPad推出後所形成的典範移轉,雖然帶來不少代工的商機,但也嚴重地的衝擊了台灣的電子資訊業,包括宏碁、華碩等公司的業績均受到影響。過去在wintel的主從架構下,台灣採取追隨者(follower)、低價策略,在新的應用平台與服務,以及蘋果的低價策略席捲占有率的情況下,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模式,似乎已開始不那麼管用了。


  台灣科技業長期以來,習慣跟隨,習慣扮演好學生解決問題,但在新的破壞創新、典範轉移下,必須離開我們習慣的舒適圈(comfort able zone),開始出題、主導議題,否則未來幾年恐不易走出蘋果電腦公司的陰霾,當然有人認為蘋果的封閉系統將遭致各路人馬的圍剿,但Google的Android開放平台及應用服務仍在蘋果後面苦苦追趕,未來幾年欲擺脫蘋果的陰影恐怕不容易。


  在蘋果公司的巨大壓力下,資源有限的台灣如何主導遊戲規則,而可以擁有出題的能力,並闖出一片天空呢?事實上,台灣在電子資訊產業上的實力已是世界第一流,但以硬體、代工為主,在應用服務及界定遊戲規則上的能力不足,單憑以一己之力恐不容易有所突破,因此,必須槓桿資源,尋求策略聯盟、善用國外的智慧,及兩岸合作等方面來尋求破繭而出的策略。以策略聯盟為例,善用Google的Andro id平台或者微軟的視窗平台,在規格、市場上有較大的靠山,才有較大的勝算。


  在國際的智慧與支援策略上,韓國人的積極作法就相當值得參考,韓國人利用外國人擔任觀光局局長設計政策吸引國外觀光客,同時,透過外國人擔任招商主管,設計專區、誘因等政策引進外資也相當成功,也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示,未來除本國專家、學者外,納入國外專家、學者的智慧,跳脫傳統、窠臼的作法,才有助於台灣廠商在新的典範轉移時代勝出。


  在兩岸合作、善用ECFA的策略上,ECFA簽署後,台灣有了更大的「本土市場」(home market),因此,政府應積極透過經濟合作委員會、江陳會的談判,尋求兩岸合作的具體策略協助台灣產業的加速升級與轉型。例如在科技產業上,DRAM的購/合併,面板產業和大陸下游出海口,以及LED與大陸照明產業的聯盟,來突破市場太小、通路不足的困境。同時,在太陽能、生技、文化創意等嶄新領域上,透過搭橋、試點、智慧城市的規劃來孕育廠商、降低學習成本,進而在國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傳統產業上,歐債危機導致消費緊縮後,食衣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費仍可維持一定的水準,故善用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相對於大陸的領先地位、了解大陸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同時,結合品牌、資訊科技來進軍大陸市場,取得規模經濟利益。


  在嶄新領域的發展上,政府應挪出部分資源,邀請在尖端技術如雲端、智慧城市上領先的跨國公司如IBM、Google參與政府的科專計畫,和本國廠商、智庫合作,取得先端科技的移轉,才不至於閉門造車,失去掌握先進技術的時機。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5/政經八百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