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沒ECFA 難簽FTA 南韓超前 台灣別再成區域絕緣體


  韓國總統李明博正在訪問中國大陸,雙方將啟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韓國已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與東協及歐盟FTA已經生效,美韓FTA今年將生效。韓國一旦與中國大陸完成FTA,其FTA網絡將更加綿密,對於前四大出口市場與韓國完全重疊的台灣會構成莫大威脅。


  中國大陸為韓國及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去年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超過台灣對大陸出口。台、韓對大陸出口幾乎全屬工業產品,兩國競爭激烈。台灣雖已經藉由ECFA早期收穫降稅取得先機,但僅侷限在少數產品,所以未來ECFA後續談判不但要談得好,更要談得快,台灣才可以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優勢,彌補在其他市場的劣勢。


  過去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台灣與他國建構FTA處處碰壁;所以在二○○八年之前,台灣只能與五個中美洲友邦簽署FTA,但經貿互動有限,FTA效果微不足道;相較於亞太其他國家的快速整合,台灣卻完全被排除,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二○○八年馬總統上任後積極改善兩岸關係,除了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外,與新加坡進行FTA談判,與紐西蘭正在進行FTA可行性研究;與其他國家經貿關係也有不錯的進展,例如台日投資協議即在去年簽署。一向與台灣保持距離的歐洲議會,也在去年五月通過決議,強烈支持歐洲執委會與台灣建構FTA。主要原因就是兩岸簽署ECFA關係和緩,這些國家願意與台灣強化經貿關係。


  ECFA帶動下衍生的投資效果也逐漸浮現。例如二○○八到二○一一年,共有一百五十二家海內外企業在台灣上市,遠高於二○○四到二○○七年的九十家,顯見在兩岸關係改善,政策開放下台商及外商對於台灣前景的樂觀。


  未來若ECFA因九二共識的爭議而無法繼續,台灣不但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先機不再;其他國家在兩岸關係緊繃下,與台灣建構FTA的腳步也會停滯不前,台灣將重回二○○八年之前走不出去的困境。特別是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速度將會加速,範圍將會廣化,產生的衝擊將遠大於以往。


  得來不易的成果豈能毀於一旦,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需認清現實,才能妥善因應挑戰。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資料來源:2012-01-11/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