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多多照顧三中一青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專訪馬英九總統,並指出台灣經濟表現亮眼,為西方國家稱羨,競選連任卻陷入苦戰,和過度傾中、迎合大企業、所得分配不均,招致民怨所致。傾中路線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復甦無感才是主因。


  馬總統的政績亮眼,包括2010年創下全球工業化國家經濟成長第二名的10.88%高成長率、痛苦指數壓在6%左右、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國家競爭力排名更躍居歷年來最佳的第六名。此外,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突破、台日投資協議的洽簽、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更高達100多國等。


  不過,這些亮麗數字或只是總體經濟、政治的成就,或有時間落差,不易馬上兌現,老百姓對經濟復甦的感受自然有限。加上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及目前的歐美主權債務危機拖累經濟,無薪假的蔓延,也使未來經濟的成長蒙上陰影…


  經濟復甦無感背後和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和青年人)的困境息息相關。如以家庭所得觀之,根據主計處的分法,將家庭所得分成五等分,其中最低及次低所得的五分之二家庭,是處於收支勉強平衡或入不敷出的窘境。


  另一方面,金融海嘯後,企業用人緊縮,缺乏經驗的年輕人謀職困難,年輕人的失業率偏高,是一般失業率的2倍以上,求職不易,加上薪水在22K左右盤旋,自然感受不到經濟好轉的綠芽。


  在南北差距上,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中南部高汙染、高耗能,勞力密集的產業外移大陸、東南亞,即使高科技的電子資訊業,也因代工體系毛利的滑落而被迫外移,致台灣整體就業機會減少,所得呈現停滯局面。


  此外,對中小企業而言,資金緊絀對中小企業的衝擊不小,新台幣升值、原物料的價格波動、基層勞工的不足等,均使其經營環境變得更兇險。


  三中一青困境是弱勢族群對經濟復甦無感的寫照,也是馬總統陷入苦戰的重要原因。雖然政府目前有不少針對三中一青問題的紓解,但散落在各部會,且資源有限,未來應在「三中一青」的架構下,整合資源,由單一部會、窗口來統籌規劃,才能收到聚焦及為弱勢族群發聲的目的。


  在中低收入及年輕族群問題的解決上,加強工作機會媒合,同時,政府可以在三節向企業界募捐或編列預算來發食物券、食品代金,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此外,小額貸款(新台幣2萬~3萬元)的開辦有其必要,協助中低收入者。小額貸款預算的籌措可以由政府、業界、宗教界共同籌措。


  在協助年輕人的具體作為上,可以考慮由政府向企業界募款成立中低收入與年輕人「希望工程」基金,其中三分之一作為投資、基金的循環使用;三分之一用於中低收入之就業媒合及小額貸款;另外三分之一則用於青年貸款及青年創業的輔導。


  在南北區域失衡的解決上,政府應有針對中南部的產業政策,在既有群眾下,帶入新的投資、新的產業,注入新血及創造就業機會。在陸客觀光上,透過北進南出、南進北出的規劃,創造更多商機,使中南部就業機會增加,自然可以拉近南北差距。此外,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應擴大人數上限、來台的大陸城市數目,使觀光的利益可以擴散至運輸、民宿、餐飲、計程車等,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與就業機會及所得的增加。


  最後,在中小企業處升格為中小企業局後,預算應大幅增加,並結合公協會和中小企業主的聯繫建立網絡平台,加強資訊與政策的互通,並透過人才(如國防替代役分配一定額度給中小企業、擴大技職教育及加強實作課程訓練中小企業迫切需要人才等)、創新、經營模式、國際化支援等措施來積極協助升級轉型,才能啟動中小企業再成長引擎。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2011-12-16/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