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惠慈:台灣就業減少 中國惹的禍嗎?


  台灣的失業問題最近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中國大陸又變成所謂的禍源,都是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創造上百萬個就業機會所造成的。事實真的如此倒也好辦,政府下令禁止赴大陸投資,所有台商都回到台灣來創造就業,不就解決了嗎?

 


  可惜就業與投資都不是簡單的數學式,台灣的失業現象也並非單純僅是台商赴大陸投資引發的。首先,赴大陸投資並未減少對台灣的投資。根據主計處的資料顯示,2010年台灣整體產業的民間固定資本形成金額達699億美元,是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的4.8倍,顯示雖然廠商投資大陸逐年增加,但對台灣的投資並未減少。


 

  其次,台灣經濟發展的提升,廠商在台灣的投資布局已然轉型。就赴大陸投資引人注目的大型台灣電子業來看,其在台灣設立的是研發中心,維持「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模式,台灣扮演的是營運總部的角色。轉變的主要原因很明顯的在於成本競爭的加工產業不得不逐成本而居,就像紡織品配額實行之時,紡織品廠商不得不逐配額而居一樣,事實上即便在中國大陸的廠商也同樣因為成本的原因,由東南沿海轉移到中西部或越南。由此觀之,企業的移轉乃是投資環境轉變下的必然結果,而硬要廠商將在大陸僱用員工的機會搬回,台灣人民又是否願意屈就呢?答案很明顯,如果台灣人願意從事低薪的勞力工作,那麼台灣就不需要引進這麼多的外籍勞工了。

 


工作機會供過於求

 


  再者,從求職人數及求才人數的統計數字亦可發現,2010年台灣的求職人數是118萬人,而求才人數則有149萬人,是求職人數的1.26倍,顯示台灣目前的勞動市場處於工作提供超過求職需求的情況,屬於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換言之,這不僅是單方面求職者面臨失業的問題,廠商也面臨了嚴重的缺工狀況。

 


  要僱用外勞有限制,要聘用台灣勞工找不到人,要外移大陸又面臨責難,不創造台灣就業機會,動輒得咎的廠商該如何是好?所以大聲呼籲廠商根留台灣,增加台灣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該審慎檢視國內的相關政策,如教育體系與勞工在職訓練、失業轉輔就業等,要符合市場的需求。

 


  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台灣應該深思問題的真正原因,反省自我並思解決之道,以中國大陸為擋箭牌推卸責任,並不能解決台灣的困境,表面的藉口推托更無法帶動台灣的就業。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史惠慈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