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名家觀點》解決經濟遲緩 向大師取經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德(Peter A. Dimond)博士1日到中經院演講,他的幾個觀點很好,在台灣這經濟遲緩的當口,值得作為擬定對策的參考。


  首先,戴蒙德博士認為美國沒有債務「危機」,只有債務「問題」,短期亟需解決的其實是失業問題。高失業率的形成有其結構性因素,但是沒辦法區分出來那些失業是什麼因素造成的,而且解決失業問題需要持續滿長的時間。


  怎麼解決失業?戴蒙德建議推動基礎建設,他解釋,景氣差時,進行基礎建設的成本比較低,進行期間創造就業,基礎建設完成後又對未來經濟成長有幫助。


  我們可以考慮他這方面的建議。台灣的政府債務餘額占GDP約四成,如果明年能如期開徵能源稅,有財源支應,可以加速推動中長期的建設。畢竟歐債危機一定會衝擊到台灣,我們必須應對。


  公共建設的推動不是花錢蓋個什麼就好,要講究支出的效率性。過去鄉鎮所做的建設比較傾向蓋建築物(building),這對未來的經濟成長沒什麼助益,要推動的公共建設是基礎建設,例如蓋電廠,可以促進未來經濟成長。


  在釐清政府債務與失業問題緩急後,對歐債問題,戴蒙德認為要儘快解決不能拖,主導歐債解決方案的德國倒是有點故意拖延。我支持他的看法,歐債問題是金融問題,金融問題不能拖,越拖只會越麻煩。


  不能拖、講究即時性,同樣適用於處理台灣金融業的問題。不過,這裡講的問題與歐債無關,台灣金融業在歐債的曝險部位很小。是指在開放的腳步講究即時性,用這個態度去處理大陸金融業務的開放。


  當中國大陸願意開放業務給台灣金融業時,主管機關要能即時檢討相對開放,抓住台灣金融業發展的難得機會,這是台灣擺脫overbanking(過度競爭)的契機。要敲開中國大陸的門已經不容易了,千萬不要自己再加一把鎖,把自己困得更緊。


  銀行是分等級的競爭,有國際級的銀行、有區域型的銀行,也有地方性的銀行,不管是什麼樣等級的競爭,主管機關都要有策略的協助拓展業務。很多策略都是經長期討論所訂下來的,機會來了,就應該很快地知道該如何抓住,協助銀行到東南亞拓點也是一樣的。


  協助台灣的銀行向外發展的機會與風險控管是兩碼事,並不是幫銀行走出去了,就放寬風險控管,該要求的資本適足率照樣要求。


  戴蒙德也論及美國房地產問題,現在美國有兩成的房子,價格低於貸款金額。他指出,房地產的變動周期和股市不一樣,股市跌下來後可以很快就上去,房地產下來後的調整期非常長。


  我認為台灣現階段不適合鼓勵房地產,之前台灣的房地產已經蓬勃好一段時間了。房地產價格高漲會導致所得分配不均,也會給年輕人很大的壓力。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記者徐碧華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