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產業升級轉型 才能找到春燕


  台灣今年上半年繳出亮麗的成績單,但下半年隨著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調降,歐債危機爆發,經濟情勢急轉直下。美國經濟的調整恐需要一段時間,歐債危機一時也無法解決,日本的低度成長仍將持續,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成長將帶來重大變數。因此,台灣未來應致力於鞏固大陸市場、分散至印度、巴西、東南亞等市場,以維持出口動能。其次,擴大內需包括吸引觀光客及擴大基礎建設投資、鬆綁法規吸引外人來台消費及投資,才足以填滿出口可能下滑的空缺。


  不過,最重要在於結構的升級轉型,尤其在景氣低迷之際,守住核心競爭力,致力創新、人才培訓,才能迎接下一波經濟復甦的曙光。在科技產業上,DRAM產業生產力不如韓國,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又不夠多元化,轉型至利基領域,並透過併購來強化競爭力,恐怕是關鍵,否則只有協助退場,以免拖垮金融業。


  面板產業上,需求不振,訂價主導權握在韓國手裡,政府及廠商應積極透過機制使大陸家電廠商和台灣廠商合作,一方面使大陸有穩定的面板供應來源,另一方面也使台灣面板廠擁有彩色電視出海口,當然,背後應有一套合作、參股機制,使雙方可以分享利潤,合作才有具體的承諾。


  整體而言,台灣創新研發投入不少,卻缺乏品牌、通路兌現利潤,即使有品牌、通路,但在歐美主導的架構下,也無力左右遊戲規則,致無法兌現利潤。因此,應思考透過戰略性思維來加強若干主導權的掌握。但台灣小國寡民,欲主導遊戲規則,只能和中國大陸合作,透過更具體的合作機制(如參股、共同研發、創投的支持等)可以分享利潤,進而共同制定規格、標準,以及尋求具有華人特色的科技應用平台。在政策獎勵上,應鼓勵科技結合應用、服務,並利用階段式補助來獎勵創新或在系統整合上有實績的業者。


  當然,兩岸間也有競合關係,台灣和大陸合作之際應和國際接軌,引進外國的人才、技術,方能保持對大陸的技術領先優勢。其次,結合生活、服務與製造,創造嶄新的生活模式、商業模式創新,和大陸產品、服務形成差異化,才有競爭利基。


  傳統產業上,台灣在食、衣、住、行、育、樂上的發展優於大陸,善用領先優勢打造品牌,針對大陸服務、品質的缺口設法滿足,才能爭取大陸擴大內需市場和商機。其次,可好好把握觀光客擴大的內需商機,結合觀光、尋求商機擴大後的創新,並延伸至製造業的價值鏈。台灣社經環境的變化,如老人化、少子化、M型社會所引發的優質平價商機、綠色、環保需求等,均是傳統產業可以架構創新的平台。


  在服務業的升級轉型上,主要策略有二,第一,結合觀光客擴大的創新與商機;第二,企業國際化爭取海外商機。加速吸引觀光客來台擴大台灣內需市場,在規模擴大後,創新的誘因提高,生產力增加後,薪資水準自然可以提高。如果大陸觀光客自由行可以擴大開放,受益的將是零售、餐飲、夜市、伴手禮、運輸工具等產業及相關的中低收入民眾,經濟的利益就會擴散及於全民。此外,結合社會經濟轉變態勢(如老人化、少子化、綠色、平價優質產品與服務需求等)與企業發展策略,將可攫取不少市場先機。


  在景氣低迷時,尋求科技、傳產、服務業的全面升級轉型,才能比對手更快迎接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契機。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11-11-24/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