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創新成長、均富所得、永續發展


  本文從啟動成長新動能、營造包容性社會、永續經濟發展、培育優質人力、打造軟實力、掌握ECFA契機與提升政府效能等構面,探討及勾勒臺灣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願景與研提因應策略。俾使臺灣經濟順利邁向均富所得、創新成長、永續發展的黃金十年。


  在啟動成長新動能上,本文認為,新的成長模式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向來進行:第一,推動投資/出口/內需三引擎並重之新商業模式:過去的臺灣以出口為重,未來應致力於推動投資、出口、內需成長並重的經濟發展模式。


  第二,開發新產業新市場:在推動新產業方面,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新興產業,包括生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文化創意、醫療照護、觀光等六大新興產業,雲端運算、智慧綠建築、智慧電動車、發明專利產業化等四大智慧型產業。但產業項目太多,在國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聚焦、排定優先順序。


  在新市場拓展上,布建通路、建立整合平臺,加強新興市場通路及消費者行為研究,均是分散出口市場,開發新興市場必要的準備。


  在營造包容成長的社會上,所謂包容的社會,係指「平等參與經濟社會建設並分享經濟增長果實的社會」。


  為了能夠有效調和貧富差距以及協助新住民家庭,我們可以思考的因應對策,包括:第一,強化教育功能;第二,創造就業機會;第三,矯正稅制不公平;第四,強化適合住宅的供給;第五,強化社會福利的機制;第六,鼓勵企業協助民眾脫貧;第七,提升國民之跨文化素養。


  在永續經濟發展上,建議未來應採取以下的因應對策:第一,建構低碳、低環境風險、低氣候風險的永續臺灣;第二,改革環境與資源價格制度;第三,厚植氣候變遷調適力。如此,才能順利達成低碳、低資源耗用產業結構、厚植氣候變遷調適力、前瞻經濟與環境趨勢,以及提升全民氣候變遷素養等目標。


  在培育優質人力與因應人口變遷上,我們認為政府對於未來十年的人力政策應有完整規畫,其中為培育優質人力及因應人口變遷趨勢,應制訂一部涵蓋人才培育、人才延攬、人才獎勵的人力發展策略,以及配套的教育政策、國際人才引進政策、產業政策、職業訓練政策以及生育政策。


  主要策略包括:第一,規畫二○二○年人力發展策略;第二,改革教育政策,包括調整教育資源分配且設計激勵創新的薪資與升等聘任制度及引導優質人力投入產學合作等;第三,國際人才引進政策的全盤規劃;第四,產業政策引導人才投入;第五,擴大職業訓練政策的範圍;第六,具實效的生育政策。


  在掌握ECFA時代兩岸合作契機與挑戰方面,期許ECFA可以強化兩岸經貿合作,並達成:「兩岸新興產業合作進軍全球市場」的願景。


  具體而言,希望運用中國大陸「優質平價產品製造基地、華人品牌市場試驗平臺、眾所矚目新興世界市場」的優勢,結合臺灣「關鍵產品研發製造能力、產品設計創新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及華文數位內容」的優勢。藉由促進兩岸雙向投資,整合產、銷、研能量,連結全球創新網絡的新思維,來提升兩岸產業競爭力。


  最後,應結合「產業調整基金」等各項政策工具,強化我國產業聚落的國際鏈結與技術創業的能量,同時吸引海外(含中國大陸)人才回流,與有效接軌先進國家新興產業加值鏈的移動,以達到提升我國產業附加價值的目標。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 副院長 王健全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11/黃金十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