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泰國菜能,為何台菜不能?


  近幾年來,泰國餐廳在台灣如雨後春筍的冒了出來,泰國也是第一 個有計畫輸出飲食文化的亞洲國家。台灣料理、小吃也名聞遐邇,但 仍只停留在夜市、小吃格局,國外觀光客仍相當陌生,陷入國際化程 度不高的困境。因此,如何借鏡泰國菜發展經驗,有計畫的規劃台菜 的輸出、國際化,以贏取更大的關注。


  十幾年前泰國逐漸走出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喊出「泰國-世界廚 房」的口號,歐美立刻吹起泰國風。泰國餐廳在全世界積極展店,由 1990年的五百家,攀升到目前的九千家左右,泰國餐廳的普及也帶動 食材、食品及相關產業的出口。


  泰國料理國際化成功的原因可歸納成以下幾點:


  第一,民間協會主導與政府跨部會的協調合作。除了「泰國國家食 品管理局」與泰國世界廚房中心扮演溝通協調角色之外,泰國金融局 首先帶頭在國外協助布點,帶領國內銀行,釋出低利貸款,鼓勵海外 泰國人開設泰國餐廳。商務部鼓勵所有的海外泰國餐廳,採用泰國出 口的食材、餐具、廚房設備,高達七成直接由泰國出口。市場打開後 ,教育部就擔當起培訓人才的後盾。教育部除了和餐飲學校密切合作 ,並規定擁有一定資格的廚師,才能出國服務。


  第二,用認證維繫全球品質。目前泰餐的「量」逐漸達到原定目標 ,泰國政府開始要求「質」的提升,扮演起品質的監督者,建立海外 泰餐廳的認證制度,要得到泰國政府的認證資格,海外的泰國餐廳必 須要經營滿兩年,符合衛生條件、道地菜色,還必須擁有至少兩名的 泰國廚師。此外,聚焦菜色,以月亮蝦餅、椒麻雞、檸檬魚等菜色加 強國際人士的印象。


  第三,上市櫃充沛資金吸引人才布建通路。泰國的餐廳利用上市/ 櫃取得資金,一方面可以吸引人才,研擬策略(如聚焦菜色、裝潢設 計等),另一方面也可延攬海外專家布建通路,對泰國餐廳的行銷全 球助益甚大。


  「看看泰國,想想台灣」,中國菜名聞遐邇,但在行銷全球的規劃 上反而不如泰國菜,台灣的餐飲習慣單打獨鬥,無法帶動全球風潮。


  就總體策略而言,台灣應藉由全球認同台灣人擅長且有優勢的產品 (如茶、麵食、包子、中華與台灣料理等)為起點,由點而面,帶動 台灣整體餐飲(如台灣小吃、台菜)的氣勢。其次,聚焦與深入說故 事,以加深國際觀光客、在台外國人的印象。可以透過包括美食家、 國際觀光客、各國駐台代表票選台菜十大名菜,並透過食材、風味的 介紹,讓外國觀光客印象深刻。同時,深入描繪每一菜色的「典故」 ,並植入文化、節慶、多元融合的包裝,最後再結合觀光、電影,進 行整體性行銷。在通路上,或經由連鎖加盟形式,或由政府單位協助 在海外目標城市,結合廠商設立「台灣料理城」,來打造台灣小吃、 台菜的口碑。此外,結合活動推廣美食,在陸客來台觀光的重要地方 ,結合商圈、定期表演(如明華園、雲門舞集、優人神鼓等)、文創 與3C產品、台灣料理、醫療觀光展示等,展現台灣的軟實力,除吸引 觀光客採購外,也有助於打造品牌以及未來台灣餐飲輸出的可能性。


  就政府而言,目前85度C、鼎泰豐、寶萊納等餐飲已在大陸市場站 穩腳步,如何協助上市/櫃,一方面可以募集更多資金,提升公司形 象,有助於延攬高素質人才投入,另一方面有助於大型化,打造品牌 ,通路尋求國際化。在目標市場上,不限於大陸,可以擴及華僑人數 較多的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地,並由跨部會合作來規劃台灣餐 飲原材料、設備的輸出,加強人才的認證、培育及人才輸出預作規劃 ,為中式餐飲的國際化開啟一扇希望之窗,也替年輕人尋找工作及培 養國際觀貢獻一分心力。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