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專家傳真》如何有效改善所得分配的惡化?

  近年來,全球化的潮流、金融風暴的肆虐、產業結構的變遷及人口組成的變化,國民所得的分配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如以五等分所得分配及吉尼係數觀之,2001年所得分配的惡化達到最高點,之後逐步下降,2007年為相對低點,而2008年受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所得差距又回升,2009年再回到高點,2010年則略為下降。


 

  所得分配惡化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歸納成以下幾大點:第一,家庭結構的變化:近20年來,家庭的組成變化大,從過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演變成折衷家庭、小家庭,到個人主義興起的單親家庭及單身不婚家庭,每一家庭組成的平均人數不同,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所得分配差異自然大。以1980年為例,最低所得的家庭,平均戶內人數為3.62人,到了2010年下降為1.82人;反之,最高所得家庭,1980年平均戶內人數為5.80人,2010年下降為4.20人;可見高所得家庭平均人口數多,賺錢人力多,所得也相對較高。其次,最低所得家庭的戶長,年齡在65歲以上占了近一半(46.73%),賺錢養家能力低,致所得分配惡化。


  第二,產業結構變遷的衝擊:我國於1980年代後期邁向後工業社會,接續全球化、知識經濟發展趨勢下,不少勞力產業外移,國內產業則加快升級腳步,弱勢族群難以因應產業結構變遷的問題逐漸浮現。其次,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所有所得家庭組勞動報酬均下降,但以最低所得組降幅最大。


  第三,受雇人員勞力報酬占GDP比重下滑:受雇人員勞動報酬占GD P比重自1996年來一路下滑,壓抑了員工薪資,也使受薪家庭收入減少,致資本家和受薪階級的所得分配差距拉開,不過,該比率自200 2年後已逐漸穩定下來。


  另一方面,政府的補助也有調和所得分配的效果,由家庭收支調查中也反映,經由政府移轉收入(社福補助等)與政府移轉支出(直接稅規費等)的調節,使得2010年五等分位高低所得分配的差距由原始的7.72倍,降為現行的6.19倍,可見政府在降低所得分配上具有相當的功能。


  至於政府除了目前的促進就業、人才培訓及社會福利措施的協助,還可以為中低收入族群做些甚麼?筆者認為可採取的因應對策包括:第一,加強社會福利措施與中低收入家庭的特別輔導:家庭勞動力人口的多寡影響家庭所得,我國家庭所得差距之擴大,部分源自於家庭人口結構變遷的影響。因此,透過社會福利措施與針對弱勢族群之特別輔導計畫,有助改善所得分配的惡化。


  第二,擴大自由行及海外觀光客人數驅動內需市場:海外觀光客可以擴大台灣的內需市場,對六成的服務業就業人口之就業機會及薪資的漲升有幫助。同時,自由行對運輸、零售、民宿、農業休閒、藝品與伴手禮買賣等中低收入族群的所得有顯著、正面的提升效用。但目前陸客觀光及自由行進展似乎不太順利,應了解原因,予以排除。


  第三,加強工作媒合及開辦小額貸款以解決中低收入的困境:由於中低收入戶長失業或低度就業比率相當高,政府應加強工作機會媒合。同時,政府可以在端午節、中秋節及年節時,向企業界募捐或編列預算來發食物券、食品代金,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第四,政府設立平台,槓桿民間資源,提高年輕及中低收入族群創業成功率及高薪工作機會:在協助中低收入與年輕人的具體作為上,可以考慮由政府向企業界募款成立中低收入與年輕人「希望工程」基金,其中,基金的一定比例作為投資、基金的循環使用;其餘的基金 1/2用於中低收入之就業媒合及小額貸款;另外1/2則用於青年貸款及青年創業的輔導。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