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名家觀點》經濟逆循環 最可怕的併發症

  前一段時間才覺得歐洲主權債務問題已經舒緩了,這兩天卻又異常緊張。其實,歐債問題不是一、兩天造成的,當然也不可能短期內就可以解決;而資本市場的下跌只是漲多了的正常修正,也不必太恐慌。

 

  歐債雖然說是慢性病,拖久了也可能會很嚴重,要密切觀察。如果義大利公債殖利率與德國公債殖利率的利差也擴大得像希臘一樣,甚至西班牙等其他國家也一樣,歐豬五國陷入高利貸,借錢的利率高到10%以上,也許會啟動經濟逆循環,導致全球經濟越來越壞。

 

  一方面,負債國必須減少開支,以支付高額利息,其國內內需越來越虛;另一方面,債權國的持有債券因殖利率上升而價格大跌,資產縮水,也會迫使其節省開支。大家都不花錢,經濟越來越差;經濟越差,越沒有能力償債,債券更不值錢,最終波及全球。

 

  希臘的政府債務餘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高達143%,義大利高達119%,台灣才接近40%,歐豬五國的比率都很高。這麼高的比率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今天不管是世界銀行(WB)或國際貨幣基金(IMF)出錢,給他們短期融資,也解決不了永久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解釋,希臘的博物館是人家蓋的,維持費是人家出的,但收入希臘自己拿。長久以來,希臘人已習慣仰賴歐洲國家的支持,也認為理所當然。歐洲國家要求希臘自律,希臘政府要老百姓節約開支,老百姓反彈,將透過民主程序要那主張節約的執政者下台。要求財政紀律等於要違反行為慣性,那不是容易的事。

 

  於是像輪迴一樣,現象不斷重複發生,當有人同意給錢,市場就覺得歐債有解,一片樂觀,好像歐債問題不存在了;當債券要到期了,市場又開始擔心違約,隨著短期消息大幅波動。

 

  觀察得深一點,股市的修正不是這兩天才開始。不少指標股已從今年高點下滑,台塑、宏達電、台積電等都是,市場已經在修正。

 

  從總體經濟分析,股市的調整是應該的,因為全球經濟沒有原先預期那麼好,經濟成長有趨緩跡象。主要國家的領先指標早就走緩,工業生產指數也下滑,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掉下來。

 

  不看指標,直接看價格和數量,也一樣說明經濟成長在減緩。國際原油已跌破100美元,大宗物資、基本金屬價格也在下跌。更直接的,國內的出口數字擺明了出口成長顯著下滑的事實。

 

  即使投資人不喜歡上述數字,不願承認經濟成長在走緩,但是股價最終還是會反映真實情況,

 

  前面提過,對資本市場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修正微調是正常而必然的。因應金融海嘯而下的猛藥,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出現通膨的副作用,必須漸漸退場。在這退場的過程中,已看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企業成本可以下降,也支撐經濟成長。這意味著股市跌多了會再漲。

 

  回過頭來談歐債,台灣對今天歐債問題應有警惕,台灣的財政紀律應及早規畫。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退休人口相較年輕人,繳的稅是比較少的,政府對其照顧的支出是較大的,老年人口越多,政府財政壓力越大。

 

  財政紀律要及早規畫,目前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仍低,約在13%水準,即使加個10個百分點,租稅負擔率上升到20%以上,也不是太離譜。重點是加稅不能一次加足,一次加足會鬧革命的,合理的賦稅比重、合理的稅制必須提早規畫,循序漸進實施。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記者徐碧華整理

資料來源:2011-07-13/經濟日報/A3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