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專家傳真》十二五薪資成長規劃 窒礙難行

  大陸經濟規模於2010年正式登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后座,將繼續往全球第一之寶座邁進。不過,許多跡象均指出,大陸經濟發展已逐漸碰到瓶頸。尤其山寨文化及利潤能夠持續支撐經濟成長之空間,隨著時間過往及他國競爭者之追上,勢必有油枯燈竭之一日。其它如近來發生在美國上市之大陸企業財報造假,恐僅為冰山一角;其整體社會浮誇、名實不符之根深柢固,才是真正問題所在;而高達三分之一 GDP的地方融資平台負債問題,也將令大陸多年來依賴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導致投資過剩、地方財政債台高築之潛在危機,漸次現形。隨著十二五規畫之經濟成長逐漸下滑,前述問題將交互影響,並出現經濟更形惡化之循環效應。在此情形下,大陸十二五原先規劃之大幅薪資成長之實現,亦大有疑問。

 

  2002年,中國大陸仍僅為全球第四大產業製造者(次於美、日、德 ),惟根據IHS Global Insight今年年初研究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大陸(製造業產出為1.99兆美元)已超過美國(1.95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生產國。不過,大陸在生產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仍與美國有相當大差距。此即為其薪資是否得以大幅成長之關鍵所在。

 

  在亮眼之總經表現下,大陸於今年啟動之十二五規劃中宣稱,其於未來五年發展主軸將從強國轉向富民,即由總體GDP掛帥轉向人均GD P成長;此外,十二五規劃對基本薪資成長提出每年10~15%之驚人要求,此舉目的除了提高人均GDP,乃至於提高內需(尤其是消費) 占GDP之份額,即改變其經濟成長之方式外,料亦有改善大陸貧富懸殊此一嚴重社會問題之目的。問題是,依據經濟學原理,薪酬成長需與生產力相匹配,若是兩者相去過大,生產力無法跟上薪酬之漲幅,斷然會出現問題。若以過往臺灣經驗來看,造成勞動生產力成長下降之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投資低迷:就投入面而言,係因投資成長減緩及非典型就業增加所致;就產業面而言,係肇因於服務業研發不足及投資低迷。必須注意的是,2001至2007年台灣勞動生產力成長劇降,亦使台灣之薪資成長減弱。換言之,大陸往年過度依賴動輒超過GDP 4 0%之投資(還有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將在十二五規劃下遭致扭轉,若依台灣經驗,勢必影響其勞動生產力,乃至於自然的(非人為的)薪資成長。

 

  進一步言之,假若在大陸經濟成長逐漸下滑之情況下,大陸中央仍舊堅持之前對薪資成長率之規劃,再加上宏觀調控嚴控放貸,甚至於未來可能仍須面對之人民幣升值壓力,相信在企業無法因應,而紛紛倒閉收攤之情形下,終將對其經濟產生強大之殺傷力,即所謂的經濟硬著陸。在此情況下,薪資怎麼可能仍舊如其規劃般地大幅成長?

 

  必須注意的是,十二五規劃對薪資成長之預期,嚴重地與其他所欲達成目標(包括降低經濟成長率,降低投資份額等)互相牴觸。除非大陸當局適時加以修正,且不以人為手段強迫企業加薪,並努力解決本文起始所提之諸項問題,方有可能讓大陸經濟緩著陸。

 

 

作者:王儷容/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11/07/07 - 工商時報/政經八百/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