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專家傳真》陸客自由行 經濟復甦有感

  台灣經濟景氣在2009年第一季跌落谷底後逐步回升,2010年更創下 10.82%的高成長率,2011年也預計會有接近5%的高成長,但為何仍 有相當比例民眾對經濟的復甦無感?原因可能在於出口表現優於內需 ,但出口產業的生產基地多數外移,就業機會及所得並未創造於國內 。


  其次,近年來大陸觀光客大幅增加,雖有利於內需,但陸客觀光仍 以團進團出的型式,利益集中於少數大飯店、旅行社及藝品業,並未 擴及一般服務業及民眾。


  復次,全球金融風暴雖帶來減薪、裁員,但股票、房地產的價格已 回復至風暴前的高點,因此,有金融、土地資產者衝擊小,反之,因 風暴而失業、降薪且缺乏資產者則遭受較大損失,也造成貧富差距擴 大的現象。如以家庭所得分成五等分,最底層40%的家庭或入不敷出 或勉強收支平衡,處於沒有儲蓄的情況。

 
  但在油價上漲及部分物價蠢蠢欲動,以及房價飆漲之際,相對的剝 離感也加重。加上近年來,專上教育普及,大學生比率不斷攀升,但 產業升級速度太慢,無法吸納這些高素質人力,致失業或低薪就業, 不滿的情緒也油然而生。


  展望未來,欲讓民眾復甦有感,除了要加速鼓勵投資,吸引外商來 台投資、台商回流、強化高值製造業在台灣生根,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以及高薪的工作之外,加強奢侈稅的配套,使房價可以回跌,讓中低 收入及年輕人對未來仍保有一分理想、憧憬,將是政府無可旁貸的職 責。


  另一個可以讓民眾復甦有感最快的作法,莫過於加速開放陸客觀光 自由行。自由行可以使觀光的效益擴散於一般飯店、民宿、餐飲、計 程車、藝品店、零售業等。效益由大財團擴散及於一般中小企業,加 上為了迎接觀光客、自由行所引發的投資,將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使觀光由商業利益澤及一般老百姓,使民眾對復甦有感。


  此外,根據最近刊登在《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0 11》,由中央研究院院士蕭政、香港城市大學景祥祜教授等人發表的 論文,他們利用panel data針對24個國家和香港的貿易、經濟資料, 進行實證分析,觀察政治整合(香港回歸大陸)及經濟整合(香港和 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即所謂的CEPA)對香港帶來的經濟效 益,結果發現政治整合對香港的經濟效益接近零。


  反之,經濟整合對香港GDP增加的效益在4%左右。而且,文章進一 步發現CEPA最大的效益在於關稅自由化及個人遊(即自由行),由此 可以看出,自由行對香港帶來經濟效益的龐大。雖然自由行開放的人 數、地緣關係及政治的現實有所不同,台灣和香港的自由行不能完全 相提並論,但絕對具有參考價值。


  因此,如何透過妥善的配套規劃,來加大、加快自由行的力道,並 使觀光效益快速擴及全民,才能使民眾對復甦有感。尤其在觀光客規 模增加後,政府擴大景點之基礎建設投資,並鼓勵民間業者配套投資 ,以及提出更具創意旅遊,進而帶動產業及周邊產業的景氣,加速企 業經營型態的量變、質變。


  如此一來,將可使產業快速升級轉型,並創造更多高薪的就業機會 ,進而使年輕人擺脫22K的困境。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