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顧瑩華 :去籠築巢 ECFA連結兩岸全球

  今年第一季大陸占台灣出口比重下降,因而有學者質疑ECFA效益不彰,且違背政府當初簽署ECFA的政策目標。事實上馬政府改善兩岸關係及與大陸簽署ECFA最終的目的是希望由「中國」走向「全球」,因此目前的結果正符合政府的預期。

 

  因為今年第一季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百分之十七點零二,但對全球出口成長百分之二十點五二更快,表示ECFA對台灣的全球化,確實發揮功效,亦即ECFA雖會加強兩岸的經貿關係,但並不會加深台灣對大陸的依賴程度,反而促進台灣與世界的連結。

 

  雖然今年第一季台灣吸引外資成長不如理想,主要是因為去年基期較高,而且投資因需要較長時間的評估,短期間很難看到效果。但最近可看到有許多外商已表達對台灣的投資興趣。台商回台投資的意願也大幅提升,二○○六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僅約廿二億新台幣,二○一○年已增至四○六億新台幣。

 

  由於兩岸經貿關係強化,台商不需要在兩岸中間做選擇,可以更自由的做最適的投資佈局安排。在兩岸和緩、政策開放下,台灣資本市場亦更加活絡。在全球不景氣、外資全面下滑之際,二○○八至二○一○年共計有一○六家台灣及外國公司在台上市,剛好是二○○五至二○○七年五十三家的二倍,顯見台灣資本市場籌資功能已大幅提升。特別是過去由於兩岸不通、台商回台興趣缺缺,在二○○企業選擇在香港或新加坡掛牌,但在二○○八至二○一○年降至只有五家,顯示台商及外商對台灣前景的高度認同,更凸顯台灣已有成為區域集資中心的條件,未來資金回流將會隨著ECFA的進展更為普遍。

 

  台灣應善用ECFA的機會,進軍中國大陸市場,進而培養國際競爭力,進軍全球市場。中國大陸十二五規畫,明確定位內需為未來經濟發展主軸。二○○九年中國大陸GDP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台灣應利用這個契機,積極開拓大陸市場。

 

  在全球化時代,政府不可再用過去「鳥籠」的概念處處設限,將人與資金全鎖在台灣,使得台灣失去許多商機。過去由於資金只出不進,造成台灣資金淨流出嚴重。如今兩岸經貿關係趨於正常化,兩岸投資由單向轉為雙向,對活絡台灣經濟有正面助益。政府更應積極採用「鳥巢」的思維,營造好的投資環境,利用ECFA搭配其他誘因,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劉大年/顧瑩華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資料來源:2011-05-04/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