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人觀點》經濟復甦 要讓庶民有感


  去年國內的經濟成長率逼近10%,今年預料仍可維持在5%左右,而且消費者信心指數屢創新高。在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為何民眾對經濟復甦沒有太大的感受呢?除了不同產業獲利不同、薪資調整不同,致感受有所差異之外,可試著從家庭收支來看看端倪。


  根據主計處的分法,將家庭所得分成五等分,其中最低所得的五分之一家庭,消費超過儲蓄達3萬多元,次低所得的五分之一家庭全年淨儲蓄約新台幣2萬4,000元,這意味著台灣有近40%的家庭是處於收支勉強平衡或入不敷出的窘境。如果油價上漲,物價也開始上漲,房價節節攀升,通貨膨脹蠢蠢欲動,這些中低收入族群自然覺得拮据,對經濟復甦的感覺相當遙遠。

 

  其次,年輕人的失業率偏高,求職不易,加上薪水在2萬2,000元左右盤旋,自然感受不到經濟好轉的綠芽。

 

  如何使庶民對經濟好轉有感呢?在中低收入族群上,有相當高比重的家庭戶長是低度就業或失業的情況,因此,加強工作機會媒合,或優先釋放一些部分工時工作來增加他們的收入,有其迫切必要性,同時,對人力派遣公司「非典型就業」的基本權益應全力維護。

 

  其次,政府可以在端午節、中秋節及年節時,向企業界募捐或編列預算來發食物券、食品代金,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其次,小額貸款(新台幣2萬~3萬元)的開辦有其必要,尤其在信用卡、現金卡因呆帳增加而提高門檻下,若干中低收入者為了小額的周轉,甚至向地下錢莊借取超過300%年息的資金(借1萬元,十天付1,000元利息),生活陷入險境。小額貸款預算可以由政府、業界、宗教界共同籌措。

 

  在協助年輕人的具體作為上,可以考慮由政府向企業界募款成立中低收入與年輕人「希望工程」基金,其中三分之一作為投資、基金的循環使用;三分之一用於中低收入之就業媒合及小額貸款;另外三分之一則用於青年貸款及青年創業的輔導。

 

  政府可以考慮組織產官學研顧問團,對年輕人創業予以技術、管理、行銷等諮詢、協助,提高創業成功率。

 

  其次,由政府(教育部、勞委會)和若干有意前往海外設點的企業合作,並提供部分補助,開辦類似「企業大學」課程,使大學生在大四時,就可參加企業的培訓課程,但條件之一是企業須將有潛力年輕人送至海外擔任培訓幹部,提高國際化視野及薪資。

 

  至於對中低收入及年輕族群均威脅甚大的莫過於房價的飆漲。

 

  除了提供社會住宅之外,亦可考慮參考澳洲例子,由政府閒置房子轉租給中低收入或年輕族群,以紓解民怨。中長期而言,政府應有針對中南部的產業政策,使中南部就業機會增加,自然可以紓解就業人口集中在北部,致北部房價偏高的問題。

 

  此外,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應儘速進行,使觀光的利益不至於集中在少數飯店、旅行社、藝品店,而可以擴散至運輸、民宿、餐飲、計程車等,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與就業機會及所得的增加,對經濟的復甦才有感覺。

 

  整體而言,政府的中長期政策如兩岸的投資、合作,需要時間醞釀、發酵,經濟效益的兌現和民眾的期待會有時間上的落差。此時,政府必須有短期措施的配套,才能貼近民心,使庶民有感,爭取民眾的認同,中長期的政策也更容易落實。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11-02-23/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