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重新擁抱奧國學派

  陳光標來台撒錢,暴露「尊嚴有價」且可「廉價收買」。其實,現世中連「靈魂」都早可以用錢購買了!不過,錢幾乎是人人都愛,但個人有錢是好事,人人都錢多多卻是災難!因為「錢會變薄」,這個似乎人人都知道的現象,為何時不時出現,而人民也對「印鈔救市」大抵上是正面看待?或許就是對於「基本道理」不是真懂。由於通膨和大泡沫正蠢蠢欲動,如何防患於未然已是大課題。洞悉錢變薄的基本道理就是正辦。那麼,從何領悟起呢?

 

  當代最知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J.M.Keynes)其實最知道「錢變薄」的奧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政府曾因戰費欠下一筆龐大公債,其利息與還本,成為法國財政極沉重負擔。凱因斯在當時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曾建議:假如他幫法國財長藉箸代籌的話,他一定要故意製造一場強烈的通貨膨脹,使物價大幅上漲,那這筆公債的真實負擔自然隨之減輕。
 

  已故的蔣碩傑院士在倫敦政經學院當研究生時,就對凱因斯的這種說法大感駭異,並曾為文痛斥為充斥著野狐禪氣息。蔣先生終其一生都以貨幣為研究主題,並緊守貨幣是流量、是「交易媒介」,僅承認狹義貨幣。在金融風暴一波接一波的當前,已彰顯出蔣先生的洞見才是真理。而蔣先生受業於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海耶克(F.A.Hayek),這位奧國學派掌門人也曾對貨幣受到扭曲,尤其對政府獨佔貨幣很不以為然。不過,海耶克並沒有用專書來描述,幸好另一位奧國學派掌門人莫瑞.羅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予以補足,那就是羅斯巴德在1963年首次出版,迄21世紀已發行第四版的《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中譯本2004年11月在台灣面世)這本小書。

 

創造貨幣加速通膨


 

  羅斯巴德在這本135頁的小書中,從魯賓遜漂流荒島的「一個人的世界」開始談起,然後人數增多,開始「以物易物」。為了便利交換,貨幣逐漸發展起來。有很長一段時期,貨幣是自由化的,也就是民間擁有自行鑄幣的權力。後來,國家(政府)獨佔了鑄幣權和貨幣發行權……他深入剖析央行制度、固定匯率制度,並嚴厲批評不管是哪一國的政府,總是與銀行掛鉤,任意創造貨幣(印鈔票)而帶來通貨膨脹,徒增人民痛苦。他也帶領我們想像,如果貨幣跟其他財貨一樣,完全自由化,價格由市場決定……將可減少政府侵犯個人及其財產的種種行為。


 

  這本小書是一部具體而微的貨幣發展史,也是一部「政府霸佔貨幣」的歷史。至少,它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為什麼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它是年假很好的心靈雞湯,特別是在通膨、大泡沫欲來的此刻更是!


 

  如果你還覺得不過癮,還意猶未盡,還可以再看另一本通俗小書,那是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1960年出版、2009年5月譯成中文的《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在奧國學派學者的薰陶下,或許得以跳出貨幣、通膨及大泡沫的迷霧。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
資料來源:2011年 02月01日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