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想賺高薪…先加強競爭力

  上課時,有位學生提問:「兩岸已簽署ECFA,未來是不是把中文學好一點,就可無往不利了?」事實上,ECFA只是台灣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之一,台灣除了兩岸交流之外,更須面向全球,所以,只有中文絕對無法應付國際化的需求。即使到大陸工作,也可能就職於跨國企業,或在台資、陸資企業工作,需要和跨國企業打交道,外國語言的訓練仍是不可或缺的。

 

  值此兩岸經貿自由化、台灣經濟全球化之際,如何強化年輕人競爭力?隨著景氣的加溫,薪資也開始有了調漲的空間,但仍須視個人的努力,才能爭取薪資上漲的談判籌碼。以香港為例,在和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之後,股票、房地產價格大漲,經濟一片大好,但仍有不少人處於低薪的狀態,背後的因素在於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工作移動性(mobility),以致薪水偏低。

 

  旅港訪談時香港學者指出,香港薪水的差距背後代表專業與國際接軌能力的差異。對缺乏特殊專長的高中畢業生,薪水只有港幣5,000元(約新台幣2萬多元);如果擁有文科、商科大學文憑且有文書撰寫能力,工資可以拿到港幣1.5~2萬元;若能夠掌握兩岸三地文化的脈動,有辦法利用簡體字、正體字、英文撰寫新聞稿者,則可拿2.5~3萬元港幣左右的工資;更有能力者,具審核前述新聞稿、編譯能力的主管,則可領取4~5萬元港幣的薪水。此一趨勢告訴了我們:「專業知識高低、語言優劣及接軌國際能力的大小,攸關未來薪水的高低。」

 

  另外一個值得年輕人注意的是創意及形塑差異性。過去一、二十年,專上畢業生的錄取率是20-25%,因此,只要才幹不錯,按部就班,就可以取得好職位;目前專上學生錄取率為99%。所以,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必須具有創造力、塑造差異性,才能被人注意、提拔。

 

  創造差異性的作法,包括唸好的學校(品牌差異性)、優異的社團與社群人脈(網絡差異性)、以及好的創造力(個人差異性)。創造力的來源除了懂得觀察之外,跨領域、網路與國際化資訊均是創意發想的來源,尤其在工作崗位上,如何思考協助公司從工作流程上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價值。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高露潔(Colgate)牙膏的員工,建議公司將牙膏口開大一點,多擠了些牙膏出來,使顧客更容易、更方便擠牙膏,但也在不知不覺中為公司多創造了20%的業績。

 

  除了創意之外,紀律也不容輕忽,因為目前在位的仍是四、五年級,這些族群基本上是紀律多於創意;在應徵、升遷時,生殺大權仍是掌握在這些人手裡。

 

  另一方面,行業的選擇也很重要,在就業前先行了解行業的未來性,對個人前程影響很大。根據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觀察,在同一產業、企業間的薪資差距也有擴大的趨勢,即使是同期畢業的大學同學,一旦進入不同行業,20年後的薪水差距可能高達2.5~5倍,完全顛覆了以往的認知。

 

  有鑑於此,在全球化潮流下,個人應加強專業、跨領域知識的培育,語言、國際觀、人文素養的養成;同時,強化創意的發想,並培養情緒商數(EQ)以因應國際化的挑戰與壓力。此外,應提高自己的移動能力(mobility),才能在國際化的潮流中,提升競爭優勢並贏取高薪。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11-01-28/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