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專家傳真》ECFA別只開大門 忘小門

  相較於大陸十一五規劃之主線「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自明年起至2015年止,「十二五」規劃主線將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此主線,十二五規劃可分為三大主軸:(1)從製造外銷轉向服務內需;(2)從高碳轉向低碳;(3)從強國轉向富民(總體G DP掛帥轉向人均GDP成長)。至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政策,據中國社科院之分析,則包括:由「投資出口拉動」轉為「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由「第2產業拉動」轉為「第1、2、3產業協同拉動」,由「要素投入(物質消耗)拉動」轉為「增加勞動生產力及提高管理水平」,並「向技術轉型」。


  因大陸將大幅提升內需消費,視為重要之努力目標,而因生產力全面提高,有可能透過全民加薪,而達大幅抬升消費之目的,故大幅提升內需消費的重要方法為「全面提高生產力」。提高生產力之方法包括研究創新、發展新產業、節能減排改造環境、發展服務業、扶持民營中小企業等。這些若皆能達到,大陸生產力將突破瓶頸,迅速提升。正如同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經驗,因服務業創造之就業及稅收皆大於製造業,更因生產性服務業具有較大之產業關聯效果,故在十二五規劃期間,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將扮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針對新興國家近來關切之「資本流入風險」趨勢,周小川11月16日指出,中國人行將致力於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力道,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上述有關利率自由化之政策方向,因將導致存放利差下降,故亦將提高未來大陸金融機構之競爭程度,也因此,除傳統存放款外之其他業務的重要性將增加,如:中小企業商機、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下相關業務之商機、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商機等。上述商機內容皆為十二五規劃所提及者。


  前文提及,投資仍將扮演大陸經濟成長之重要角色,惟須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如須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須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建設、市政公用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就此,在兩岸進一步就ECFA金融開放內涵進行協商時,我方即可就台資金融機構將協助大陸金融業及早達成十二五目標---如透過持續對管理水平高之台資機構開放准入,即可加速大陸金融業「技術轉型」---而說服大陸當局對我業者做出更多開放。因在ECFA下對我之開放,不會對於大陸產生須對所有其他WTO會員同樣開放之壓力,故可將大陸相關業者之反彈降至最低。此種以符合對方施政方針為出發點之談判策略及訴求,方有可能打動對方談判官員,而達為我業者謀求開放利益之目的。


  另外,十二五中「進一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亦值得談判官員加以運用。在此目標下,「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推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及「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成為具體推動方式,故我方應強調為達成此一目標,在ECFA下若干業務可優先給予台資機構在若干地點承作。雖說此種以限於某些地域之開放,有可能被視為地區對地區之矮化台灣,但只要適用地區並非從頭到尾地在ECFA其他項目(如關稅、投資保障)中出現,即應無此慮。


  筆者於9月初參與跟大陸學界相關座談時,大陸參與ECFA共同研究學者認為,較諸CEPA,ECFA早收係屬前所未有之大單,惟其亦承認︰大門開了、小門(非貿易障礙)不開。此種論調亦為11月9日~10日在北京舉行之「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上,台灣業者所強調者。事實上,十二五亦提及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即「利用外資要優化結構、豐富方式、拓寬渠道、提高質量,注重完善投資軟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因此,建議政府:ECFA之諮商可要求陸方明列透明化條文、改善潛規則之非貿易障礙。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經 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