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全球觀點》ECFA時代下的台灣人才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評估,兩岸簽署ECFA對台灣實質GDP成長貢 獻在1.65~1.72%,總就業人口可望增加25.7~26.3萬人。台灣年輕世代應該把握兩岸進入後ECFA時代所產生的機會,年輕人應該將夢想 與後ECFA時代以及台灣黃金十年相結合。


  台灣有很優秀的人才,但市場太小,許多國際大品牌都不會進來, 我常感概中國北大和清大的優秀學生畢業後有很多機會可以進入全球 500強企業,但台灣的台大、清大、交大等學生相對來說卻沒有一樣 多的機會可以到世界級的公司工作,沒有舞台讓台灣優秀的人才發光發熱。


  近幾年,台灣的博士、碩士生的數量都大幅增加,但就業市場卻無 法供給大量的就業機會給他們,因此發生碩士生作大學生的工作,博 士作碩士的工作,台灣的教育市場與就業市場有落差。但更讓人擔心的是就業市場的薪資被壓抑的現象,影響到台灣年輕世代的視野與競 爭力。

  台灣現在面臨的產業被空洞化,但我認為產業空洞化之前恐怕會先 發生人才空洞化,因為台灣的薪資在兩岸三地競賽中,已經比不過中 國大陸和香港,許多台灣的優秀人才無奈地接受台灣低薪現狀。在台灣低薪時代下,調查發現台灣的服務業最需要的是店員。


  但反觀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年輕世代對於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到 香港的大學訪問時,大學生告訴我如果懂得寫繁體字和簡體字的新聞 稿,更厲害的話還會寫英文的新聞稿,將來就有機會可以拿到2萬多 港幣的薪資待遇,因為香港學生面對中國大陸市場也同時面對國際市 場,讓學生有很多的機會。


  因為市場大,讓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年輕世代的思考非常正面,因為 機會多,但在台灣因為缺乏正面思考讓年輕世代不知自己有機會可以 培養很強的競爭力。台灣整個社會似乎一直在告訴年輕人要接受低薪的現狀,卻很少告訴他們要如何才能爭取到高薪。


  兩岸簽訂ECFA後,台灣的市場變大了,台灣的年輕人的視野也應該 變寬廣,而非只限於台灣市場。事實上,我認為台灣的年輕世代正趕上新的好時代來臨,台灣希望建立黃金十年,希望在2011年到2020年將台灣建立成樂活家園,以軟實力見長的人才優勢。


  中國大陸即將進入十二五規劃時代,中國要從中國製造提升到中國 創造,中國要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以及服務業。在兩岸簽訂 ECFA後,台灣的黃金10年計畫和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將會有很多的合 作機會。

  台灣年輕人將有更多機會到中國大陸市場發揮能力,有機會在更大 的舞台發光發熱,台灣新生代應該以正面思考,將夢想與兩岸的發展 遠景結合,企業也應該成立內部學院,培養更多的年輕人在後ECFA時 代創造兩岸的商機。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本文為王健全副院長「在兩岸和平與世紀發展-ECFA 時代兩岸合作」的演講內容)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11/兩岸焦點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