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喚回民心 三管齊下

  根據主計處公布的今年第一、二季經濟成長率,創下了傲人的雙位數字成長率,再加上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簽署及全球招商策略的開展,卻未能反映在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度上面,原因何在?

 

  首先,今年前半年經濟成長的動力來自出口及投資,內需雖有起色,但仍只呈現微溫狀況。在出口產業大幅網羅人才、調薪之際,內需仍然未見大幅起色,而代表內需的服務業占了六成的就業人口,自然不易大幅感受到經濟成長的效益。

 

  其次,ECFA的簽署是屬於比較中長期策略,招商也非一蹴即成,必須有相當時間才能發酵,但代表景氣領先指標的股市,以及ECFA題材加持下的房價,卻已漲升了一大段,在經濟的效益未能真正落實,卻承受了股市、房市,乃至物價上漲的壓力時,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度自然傾向於保守。加上最近一連串環保、產業的衝突,又加深了政府執行力不高的刻板印象。

 

展望未來,政府欲喚回民眾的心,短期與中長期政策須同步推動。同時,應該朝以下幾個方向來著手:

 

一、領導力、執行力、同理心的強化

  

  最近,政府被批評最多的就是領導力,尤其在重大事件上缺乏指揮系統及分發負責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未來政府應針對重大事件、議題,應建立指揮系統,確立目標,策略及受事件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分層負責。在執行上應顧及受影響族群的衝擊、失落感,發揮「同理心」。各參與的團隊人員熟悉SOP,自然能為政策辯護。政策執行成果也應建立反饋機制,獎懲分明,才能鼓勵團隊勇於任事。同時,將各部會的資源投入、配合相關事宜作為部會考核,乃至首長去留的指標,如此,各部會才能全力出擊、配合宣導,有效推動政策。

 

二、政府政策與年輕人的願景、理想相連結

 

  時下年輕人在就業機會不多、薪水22K的夢魘下,又不了解政府政策的規劃,自然會對政府產生怨懟之情。因此,ECFA等政策的說明就相當重要。包括,未來陸客觀光及自由行可以帶動餐飲、觀光、零售、休閒、飯店、物流業者的經濟效益,以及可以增加的工作機會,乃至更誘人的薪水。在服務業的國際化上,ECFA的簽署,可以透過大陸市場發展品牌,快速展店,有機會快速提升競爭力及創造更多國際化人才的就業機會。

 

  以連鎖加盟服務為例,如85度C前往大陸、東南亞開設1,000家分店,由政府與企業合作,成立類似企業大學,再由台灣派人才前往擔任店長或儲備幹部,可以創造上千人的就業機會。如此,使政府政策和年輕人的理想、未來相結合,才能貼近年輕人的心。此外,高房價也間接使年輕人未來的夢想褪色,澳洲政府購買閒置土地、房屋,再轉租給年輕人、低收入族群,值得參考。

 

三、協助弱勢族群度過困境

 

  全球金融風暴後,景氣已好轉,但景氣復甦並未正式確立,故「無就業復甦」情形仍未明顯改善,加上風暴後M型社會日益明顯。在失業問題上,中高年齡及專上學歷的年輕族群為二大族群,故對中高年齡族群的補助及就業輔導,以及對年輕人的就業媒合、創業均不容輕忽。

 

  其次,不少中小企業為內需型,受政策開放的影響較大,也應予以補助、輔導。整體而言,政府應有一大格局的策略,包裹在「雙中一青」的政策來協助「中」低收入、「中」小企業及「青」年族群,以爭取其對政府政策的支持。

 

此外,若干中低收入及微型企業在金融風暴後,仍身陷困境,政府可推動以下救急措施:

 

第一,結合專家推動「搶救貧窮大作戰」:

 

透過政府的力量結合有實務經驗的專家,成立如日本「搶救貧窮大作戰」團隊,由業者(微型企業、中小企業)提出申請,此團隊可進駐、輔導業者,提高微型創業成功率、減少失業及貧窮人口。

 

第二,簡化程序及條件,開辦貧窮家庭小額貸款以解決燃眉之急,也有其迫切必要性。

 

第三,目前低收入貧窮家庭的戶長,有相當比率沒有工作或低度就業,如何引介適當工作以協助脫貧,也值得政府正視。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10/09/07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