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服務業國際化 向香港取經

  最近與香港友人提及台灣服務業升級轉型不算順利,導致台灣大學生薪水停滯的事。問及香港的情況,友人說,香港在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簽署陸客觀光及自由行後,已成為泛珠江三角洲的一大環節,在市場擴大後,內需也擴大,不但較易承受景氣的波動,對創造就業機會也有幫助。

 

  其次,香港的大學課程設計以實用為主,一般高等科系學生畢業後,即可研擬商業合約,馬上可為企業界所用。同時,香港的就業分工相當精細,不同工不同酬。以文科畢業生為例,如果是高中畢業生,缺乏一技之長,只能當個保全警衛,領個5,000港幣(約新台幣2萬1,000元)。

 

  如果大學生能夠協助企業撰寫新聞稿、公文書,可拿港幣1萬到1.5萬元;如果可以針對台灣、大陸、海外的需要,撰寫正體字、簡體字、英文且能了解兩岸三地語意不同的新聞稿或聲明稿的大學生,則可領港幣2萬到3萬元。如果可以做到編譯,可以修改、調整上述人士文稿的資深編譯,可以領到港幣4萬到5萬元的薪資。

 

  此外,香港為了迎接中國大陸的商機,經常邀請大陸的官員、專業人士至香港商界與大學,講授大陸法律、勞動合同法、大陸的語言與思考模式,替企業界及大專畢業生未來前往大陸為陸資企業工作先行鋪路。

 

  走筆至此,不知我們的政府在估計洽簽兩岸經濟協議(ECFA)可以為台灣經濟帶來多大效益時,這些細膩的環節是否已有所規劃?由前述的香港趨勢,對政府或個人又帶來何種啟示?

 

  第一,台灣市場小,國際化(包括與大陸互動)愈佳,市場愈大,比較不易受景氣波動,可以創造的就業機會也就更多。因此,協助服務業、製造業國際化,洽簽ECFA、東協加一、加三是迫切需要的。

 

  此外,擴大大陸觀光客來台,乃至自由行均有利於外人來台消費,擴大台灣的內需,對薪水的調漲有所幫助。最近,行政院吳敦義院長宣布明年元宵節左右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相信對台灣經濟將有相當助益。

 

  第二,大學生、人才的培訓乃至商業界人士的訓練,應更精緻,引進國際間、大陸上相關法令、政策變化,使學生更能和國際接軌,不但在畢業後馬上可以為企業所用,更具國際化的能力,可以為跨國企業所聘用。

 

  同時,大學的最後一哩(last mile)訓練,使學生更有實務歷練,對未來就業愈有幫助。香港是台灣國際化的一面鏡子,也是台灣瞭解大陸最佳的窗口與平台。

 

  第三,國際化之後,所得、薪資M型化將成為常態,薪水差距擴大很難避免,愈國際化,愈具國際移動性(mobility)相對於愈區域化、不具移動性的人具有較高的薪資報酬。國際化、移動能力背後代表著語言能力、專業知識與跨領域才能、人際網絡及生活、環境適應力,以及情緒智商(EQ)。因此,不管是學校的課程,或是個人在生涯規劃上能夠及早準備,讓自己愈國際化、愈有移動力的Π型(跨領域專業能力強)人才,將是職場上的最大贏家。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10-07-28/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