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


  《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這本1962年面世的經典著作,其2002年版的中文譯本,日前在台灣出版,基於以下五點理由鄭重推薦:


  第一,各國債務危機是否會再掀起「二次風暴」,以及各國救市政策退場是否引發「二次衰退」,此刻正沸沸揚揚。這些其實都聚焦於「政府的角色是啥?」這個關鍵課題,而2006年底去世的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密爾頓.弗利曼(M. Friedman)這本書就提供絕佳的答案。


  第二,這本書不但「禁得起時間考驗」,且越陳越香,50年前弗利曼針砭的12個問題,經半世紀,尚無人能真正超越或推翻,甚至於問題還變本加厲。借用譯者的話:「既然政府干預的成績是這麼難看,為什麼不僅舊的干預很難移除,而且新的干預還紛至沓來?為什麼發達於自由主義傳統的國家會越來越傾向社會主義式的政府干預呢?」
弗利曼引述19世紀英國法學家與憲政理論家戴雪的話幫他回答。簡單的說,就是人民只看到國家干預對特定團體帶來直接、立即與顯而易見的好處,不顧漸進、間接與遠處看不見的害處,加上個人自助的信念減弱。而這也肯定是近20年來台灣在歷次民主選舉的浪潮中,之所以逐漸往溫熱式的社會主義漂移的根本原因。


中國經濟成功崛起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曾說:「國家不會一下子就毀了。」問題是,如果人民大多不思自己負責與自助;記不住政客與官員可能不是稱職的、疏忽職守的,甚至偶爾是腐敗的;只要求國家賦與近利,不顧他人和下一代的負擔;如果人民大多是這樣的自私卸責與短視不智,國家遲早焉能不毀?本書提供我們深思的論點。


  第三,馬政府急促與對岸簽署ECFA,主因應看上中國經濟的崛起,而這次全球金融海嘯和經濟大衰退,也似乎凸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成功,於是所謂「北京共識」的專制經濟模式,或「國家資本主義」抬頭並在埋葬市場經濟的聲音非常響亮,這很危險且很難說清楚、講明白,更不易駁斥的說法,這本《資本主義與自由》正好可用來解惑。


  第四,英國在2010年5月13日「政黨輪替」,以保守黨為首的聯合政府上台,被認為是全歐洲政壇向右轉的最新例證。目前中間偏右的政黨或聯合政府都在西歐大國佔上風,包括德、法、英與義大利。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已是右派當權,至於南歐伊比利半島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當家的社會黨正竭力抵擋保守派反對黨的步步進逼。


  歐洲為何會有向右轉現象?政治專家分析,一個理由是左派政黨已向中間靠攏,有時甚至吸收右派的政策理念為己有。另一個理由則是要削減赤字就只能削減支出,沒有其他辦法,也因此意識形態變得不管用。譬如在希臘與西葡執政的社會黨人士,受限於歐元區規定,只能推嚴苛的撙節措施來降低膨脹的公共赤字,與保守派政黨沒有兩樣。


  或者可以說,各國政府採用「印鈔救市」拉拔經濟,其實不被人民所認同,而金融海嘯和經濟蕭條也不被認為是市場失靈或資本主義失靈,反而是大政府或政府干預經濟失當所致。果若如此,更有必要從弗利曼的這本《資本主義與自由》經典書籍,獲得政府應當扮演何種角色的正確認知。


  第五,翻譯很難,翻譯經典書更難,但這本《資本主義與自由》卻獲得最有資格詮釋自由經濟的謝宗林先生翻譯,他將弗利曼的觀念正確地轉譯給讀者。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

資料來源:2010年07月10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