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惠慈:中小企業共享早收利益


  根據此次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內容,台灣方面表現非常傑出,成果豐碩,但儘管如此,仍面臨不少責難批評,仔細深究乃是大眾對於ECFA早期收穫有太高的期望與過度的恐懼。事實上ECFA早期收穫並非是一完整、全面性的貨品關稅減讓清單,其主要目的乃在於盡速協助廠商解決在中國市場面臨東協──中國FTA降稅所帶來的競爭威脅,所以早期收穫清單的談判策略及項目選取:在於產品的必要性、少量性、紛爭少,與時間的快速性。


  也正因如此,縱使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項數,台灣方面有539項,貿易金額達138.37億美元,已然超過目前全球其他FTA的早收協議成果,但就台灣海關所有8千多項的產品來看,則僅有6%的稅項可擠進ECFA早期收穫清單之內,也難怪未納入早收清單的產業會有抱怨。


提升傳產規模經濟


  不過就在這少數的台灣早收清單項目中,卻有一半是屬於中小型傳統產業所產之產品與農產品,包括汽車零組件、自行車零組件、輪胎、熱水器、過濾器、小家電、手工具、服飾配件、內衣、鞋、襪、袋包箱、蘭花、香蕉、茶葉等產品,由此可見,政府對於中小型傳統產業和農業的重視程度。


  以往這類中小型企業礙於企業規模不大、國內生產成本上揚,無法藉由規模經濟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加上中國市場的高關稅障礙,無法拓展中國市場商機,而不得不進行生產據點的遷移,或是跟隨客戶遷移生產據點。然而經過產業變遷留在國內發展的業者,也是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採取少量多樣、產品差異化、精緻化、創意化的經營模式下,更具有品質、創意與技術優勢。


  如今藉由ECFA早收降稅的機會,讓這些在中國普遍面臨10%以上,甚至15%以上關稅的產品,於ECFA生效後可立即享受關稅大幅調降的好處,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了拓展中國市場,開創新市場商機的最好契機。


  當然要真正享受早收的成果效益,除企業本身需要適時掌握市場的先機外,政府亦需對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的協助,包括市場面、資金面、以及法律諮詢面的輔導,冀望藉由此次的轉機,提升台灣傳統產業的規模、改善企業體質、促進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為台灣創造另一次的經濟成長高峰。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史惠慈
資料來源:2010年06月30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