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顧瑩華:兩岸我得利 FTA誰讓你

  ECFA預計六月簽署,接下來政府有許多的事要做,一是ECFA後續的相關談判規畫,二是弱勢產業的輔導,三是規畫與其他國家FTA的洽談工作。以上工作,政府應該已在規畫當中,只是不便說得太清楚,以免發生政治效應,橫生枝節。但以一位長期研究區域整合的學者來說,我覺得有一些觀念必須說清楚,才不會造成民眾的誤解或誤判。

 

  以全球已簽署四六○個以上的FTA,其中二七○個以上的FTA已經生效,還有四百多個在協商當中的發展趨勢來看,台灣已經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台灣今天急於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已不是單純只是降低東協在中國市場對我們的威脅,而是台灣要利用ECFA取得進入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門票,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台灣若不能取得這張門票,要與其他國家洽談FTA變得遙不可及,最後勢必被迫與所有國家愈離愈遠。

 

  台灣已經沒有選擇先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權利,這條路在過去就行不通,今天依然不通,台灣目前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先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再來談其他FTA的可能機會。現在看來,這樣的機會很高,政府應提早準備,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在未來FTA的談判中,最棘手的仍是弱勢產業的衝擊問題,台灣不可能要求洽簽對手國對台灣讓利,也不可能所有弱勢產業都不開放,因此如何教導民眾及廠商迎接市場開放的挑戰非常重要,因為台灣若不開放自己,就無法出去與別人競爭,最後是所有產業都走不出去,優勢產業成為弱勢產業的陪葬品,這對台灣是最不利的發展狀態。

 

  現在台灣在與中國談ECFA,台灣的民眾都希望中國對台灣讓利,台灣儘量占盡便宜。這樣的心態在FTA談判,必須有大幅調整的準備,因為其他國家不可能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就台灣的利益,雙邊必須互利才能共創雙贏。因此對於弱勢產業,政府要有周全的配套措施,降低傷害程度,但廠商及民眾也應調整心態,面對挑戰,提升競爭力,避免在市場開放下成為被犧牲的一群。

 

  台灣走向全世界、走向自由化已是一條不可避免的道路,台灣民眾應有共識,也必須勇敢面對。想想過去加入WTO時,台灣產業是如何調整轉型,走出自己的空間,台灣不但沒有因為開放而衰退,反而因為走向全世界而發展得更好。產業調整雖有陣痛期,但浴火重生後的競爭力才是永續發展的本錢,台灣應該有信心面對開放的挑戰,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作者:顧瑩華/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資料來源:2010/05/1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