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ECFA非簽不可

首先從台灣2002年加入WTO說起,台灣加入WTO原先是希望藉由WTO多邊機制推動自由化,打開WTO其他會員的出口市場,當時WTO正在進行「杜哈回合」(Doha Round)自由化談判,各界對於WTO寄予非常高的期望。


產業已面臨FTA壓力

 

但是「杜哈回合」談判卻一直進展不順,時程一再延宕,使得許多WTO會員對於在WTO架構下推展自由化失去耐心,由支持多邊體制轉為建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所以在過去幾年間全球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區域經濟整合,使得台灣不但無法充分利用WTO多邊貿易自由化的平台,反而受到區域化的衝擊,居於更不利的競爭劣勢。


事實上台灣產業在國際市場已經明顯感受到FTA的壓力,而且情勢已相當嚴峻,但目前社會多數仍不了解其嚴重性。舉例來說,一般常提及東協加1(東協與中國FTA)對台灣的影響,殊不知除了中國-東協FTA早已生效外,東協與韓國、日本、澳紐及印度FTA也已生效,這5個「東協加1」對台灣的影響早已經產生。除了東協為軸心整合外;日本、中國及韓國也不落人後,在2000年之後,日本、中國與韓國已分別對外簽署了11個、9個與7個FTA,整合的速度令人吃驚。其中以韓國對我威脅最大,韓國除了與東協FTA已生效外,與美國FTA也完成簽署,與歐盟FTA極有可能在今年正式生效,與中國則可能在今年展開FTA的談判。


在不久的未來韓國即有可能與美國、歐盟及中國之FTA全面生效。韓國與我國出口地區重疊,出口產品相似度又高,台灣產業與韓國競爭將倍感吃力,屆時可能其他政策也無法有效提振台灣出口。


把中國當行銷市場


台灣在東亞區域整合已明顯落後,未來若無法尋求突破,勢必是此波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最大的輸家。特別是目前時間已不站在台灣這邊,台灣必須加速擬定策略以消除此不平等之劣勢,而與中國簽署ECFA則是突破此一困境的一線契機。或許有人質疑為何先選擇中國,而不先與其他國家結盟?理由非常簡單,因為中國是台灣首要出口市場,平均關稅又高(工業產品為9.5%),與中國洽簽ECFA可以有效拓展台灣出口空間,創造最大的經貿利益,中國當然是台灣的首選。


當然目前政府也尋求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機會。而一些國家也提及僅有在兩岸關係改善下,才有可能考慮與台灣洽簽FTA。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過去兩岸關係緊繃,就好比2人原先處於對立緊張關係,現今其中1人嘗試去結交另一人原先的朋友,當然對方要先在此2人關係改善後才會做決定。所以兩岸簽訂ECFA,不但對台灣開拓經貿空間有所助益,更可降低各國與台灣洽簽FTA之疑慮,促使他國願意與台灣進行FTA談判。所以未來必須加速建構ECFA,以做為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敲門磚。


台灣以貿易立國,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血脈、成長的動能。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絕對不能坐視台灣出口空間逐漸被侵蝕,而ECFA則是突破此困境的策略。台灣必須利用ECFA掌握中國市場成長的有利條件,以中國做為行銷的市場、台灣做為營運的樞紐,將台灣的優勢徹底展現出來,才可以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 劉大年
資料來源:2010-04-09/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