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農曆年長假的兩帖心靈雞湯

奢侈稅、豪宅稅、產創條例、救失業等等是近期最夯的議題,它們的焦點其實都在「經濟成長的果實落在誰家?」也就是貧富懸殊、所得分配不均這個大課題。


  儘管長達九天的假期已在眼前,絕大多數台灣住民卻興奮不起來,找工作、掙錢是市井小民的要事,而政府也苦思解決這個全民關切大課題的良策。不過,政府有無良策、人民如何正確看待及自己應何種作為,也應作根本性省思。市面上早已出版的兩本書或可供作長假的心靈雞湯,也可對本課題指點明路。


 

  第一本是曾任美國柯林頓政府勞工部長的羅伯.瑞奇(R.B.Reich),在2007年著作、2008年出版中譯本的《超級資本主義:透視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瑞奇明確地說,當前世人面臨的難題,既不是技術層面所能改變,也不是經濟層面所能改變,我們的未來仍然掌握在身為公民的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

 


  歷史證明,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最能促進人類福祉,但由於人被物質利益誘惑而讓「自私自利」心理膨脹,終而「人心沉淪、倫理道德敗壞」,於是「人人為近敵」、「相互殘害」成為常態,為求高成長對於自然環境也百般摧殘、破壞,結果就是「全球暖化、生態破壞、天災人禍不斷、貧富懸殊拉大、中產階級消失」等等現象愈來愈嚴重。

 

  歷來對於現狀的描述和解析不乏其人,但大都停留在相互指責、要別人改進,或以法令強制或由政府直接以社會福利政策方式介入改進,結果都是治絲益棼。瑞奇正確的要每個行為人扮演好公民和消費者,投資人的角色,說白了就是要「人心回升、具備倫理道德」。不過,各國政府似乎仍是媚俗的拼經濟、追求高成長,這不是改善M型社會的良方,建議有關的決策官員們仔細看看瑞奇的這本書,或許會調整方向。此外,每位台灣住民也都可以由本書找到扮演正確角色之道。


淺顯易懂 一針見血


  第二本是1946年出版、1996年發行五十周年紀念版、2005年中譯本在台面世的《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這本書以「一般性實例」(避免出現「過時」的時效性問題),將各個社會裡最常犯的二十來個錯誤迷思,以淺顯的筆調娓娓道來且一一破謎。由於作者赫茲利特任職於大報社,又為《紐約時報》撰寫經濟方面的社論文章,就更知曉如何撰寫讓一般讀者都能了解的文字,而且具備上乘駕馭文字的功力。他利用基礎經濟學的供需原理、機會成本、比較利益等最基本的原理來破解迷思,對於政府的穩定物價、一切為出口、關稅保護、拯救產業、房租管制、最低工資、通貨膨脹、重消費輕儲蓄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政府管制政策予以拆解,指出謬誤,用「愛之適足以害之」、「到地獄之路往往是好意所鋪成的」來形容赫茲利特對政策的效果之分析是最貼切的。


  正如赫茲利特在第26章「三十年後的這堂課」前兩段所說:「本書第一版於1946年付梓上市。現在,寫這段文字,已經過了三十二年。這段期間,本書前面闡述的教訓,我們學到了多少?如果我們指的是政治人物,也就是制定和實施政府政策的那些人,那麼他們根本沒學到什麼。相反的,本書分析過的各種政策,遠比第一版問世時要根深柢固和普遍存在,不只美國如此,世界上每個國家都不例外。」


真是說得一針見血,路遙知馬力、愈陳愈香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
資料來源:2010年02月11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