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台商搶先機


  這陣子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任成功、中國舉行十八大,推出新領導班子等新聞佔據媒體版面。但在兩岸經貿互動上,也有個值得注意的,就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能在未來2個月完成協商。


  相較過去「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及投保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未受到應有重視。事實上,對擴大台商爭取中國商機而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遠高目前已洽簽的其他兩岸協議。畢竟ECFA只是架構協議,只有很少的服務市場開放事項,還需要仰賴後續的服務及貨品貿易協議,來真正達成市場開放的效果。


大餅看得到吃不到


  過去5年中國服務業市場快速成長;2011年服務業產值增加近1.4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43%左右。相對於台灣及其他先進國家佔60%以上的結構,中國有極大成長空間。據中國「十二五」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到2015年時,其服務業產值要提高到47%,總產值將達26兆人民幣。


  不過餅雖大,卻不容易吃到。雖然中國服務業市場商機巨大,由於發展時間很短,無論在技術、能量還是競爭力都有所不足。在政策上對台、外資進入其市場,原則上是採取保守、防守的立場。除了許多限制外,更以必須與本地業者合資合作,作為基本要求。除給予其本地業者成長的空間外,同時也可以引進、學習服務業經營的know-how。到今天為止,這些限制障礙還普遍存在各行業中,對台灣業者的影響,可能比關稅障礙還嚴重。


台商領先 老神在在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功能,就是透過協商,爭取中國對台灣開放其他外商還不能進入的項目及允許更多的台商可獨資經營,不用擔心選錯合作夥伴風險。到今天為止,不算港澳,中國都沒有在其他經貿協定中給予其他外資類似待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若能有所突破,非但可爭取到先機,更可能是獨家的優惠條件。


  當然,若要中國進一步開放,台灣也須對陸資限制鬆綁。服務業競爭力不在於規模大小,而是質感及創新。無論是餐飲、零售、文創、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還是設計、物流、通訊等生產性服務業,台灣業者都有領先地位,非但進攻有商機,開放陸資來台也無庸擔心。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能開創的發展新局,就像未琢的璞玉,值得更多的關注!


【李淳小檔案】


  生日 :1970年2月24日(42歲) 家庭:已婚,育有1女現職: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主要經歷: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台灣通訊學會祕書長學歷:澳洲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博士研究領域:國際經貿法兩岸及FTA經貿協定通訊傳播政策法制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