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名人堂》比較台美兩國的賦改會

  再過三天,台灣的第三次賦稅改革委員會就要結束了。任何人只要還有一丁點的學術良知與判斷能力,都會承認這次賦改會是個災難,不但積極改革面一事無成,更是在胡亂減稅的愚蠢操作下,把台灣的財政推進重症加護病房,令人不勝唏噓。

 

台灣賦改會 愚蠢災難

 

  打開電腦查看檔案,找到二○○八年四月間,我寫的一則有關賦改會的說帖。拿這份說帖的內容與現行賦改會的運作相比,真是感慨不已。在說帖中,我建議依國內外往例找學界人士擔任主委,以減少政治力介入,俾便全視野檢視稅制;但當局卻找一位政治影響力最大的行政院副院長做主委,使賦改會成了政治組織而非研議組織。

 

  說帖也建議該會研究的內容要涵蓋諸多賦稅議題,不要侷限於馬蕭政見;無奈財政部長在成立之初就宣示,賦改會的目的是要落實馬蕭政見,活生生把一個中性的研議會議,矮化成為政治人物服務的官宦分支。說帖建議賦改委員中應避免業界的利益色彩,但現行的賦改會找了一拖拉庫的業界代表來定期開會,既混淆了學理討論、也使一般弱勢的庶民聲音無從發抒,扭曲了民意的平衡性。若有人能夠這麼輕鬆地把說帖中的關鍵重點全然扭曲,你就知道此人必是倒練九陰真經之輩。

 

美國賦改會 有條不紊

 

  賦改會操作紊亂,是世界各國的通例嗎?不然。美國歐巴馬上任之後,於今年三月底也成立了一個賦改會,預計十二月提出報告。美國賦改會成員僅有四、五人,其中三人是大學者,僅一位政府官員,沒有半位業者列名。其中一位學者費爾斯坦(M.Feldstein)雖然學富五車,只因其曾任AIG董事,就被外界大力批評,可見美國賦改會多麼注重政策研議的中立性。反觀台灣,不只各大門派企業家大搖大擺出席會議,更透過其他諮詢方式直達天聽,再由高層在賦改會討論之前直接宣告:「XX稅將改為如此這般」,既不成體統,也視委員們如草芥。

 

  台灣把賦改會功能矮化為「馬蕭政見落實小組」,但美國的賦改會卻在成立之初就宣示沒有框架限制,只是「不能建議在二○○九至二○一○年經濟未復甦前增稅、也不能對年收入廿五萬美元以下的家庭增稅」,合情合理、宜節宜度。美國的賦改會研議期間沒有對外講過隻字片語,待最後再全盤提出報告,但台灣卻是三不五時做枝節減稅宣示,自亂陣腳終至全面紊亂。

 

諮議變背書 孰令致之

 

  以往美國的賦改會提出建議,由主政者決定是否採納,並負起全部的責任。但台灣卻總是想把賦改會當成背書部隊,幫即時政策扛責任。

 

  其實老美的賦改會沒什麼了不起,只因為台灣的賦改操作爛到不行,才會讓大家欣羨美國的財政部。三次賦改會行將就木,但台灣的財政卻還是「長安不見使人愁」;前面那一句,不提也罷。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2009-12-28/聯合報/A4版/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