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掌握財經關鍵》更新人事 等待機會 滿足人民期待

  台中市長胡志強日前對媒體記者說,馬總統有「領導危機」;以政治人物而言,這算是相當直率的批評。我想從兩個角度,去剖析與詮釋領導危機:「用人」與「期待」。


  以事件 判定能力


  先談用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人處理的;人用得不恰當,事情當然處理不好。普林斯敦大學經濟系的鄒至莊院士,在美國學界當年屬「喊水會結凍」那一級的大師。有一回鄒院士對我說:「鑑定一位學界人士的功力,未必需要檢視其著作、功績、紀錄;往往聽他一小時學術演講就夠了」。的確,即使不在學界而在商場或官場,有時一次的關鍵對談,「觀其眸子、視其所以、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絕對就夠了。讀者不要以為用一次對談下結論是以偏概全、過度延伸。其實,一件事做得荒腔走板,通常表示其他事也必然走板荒腔。所謂觀微知著,斯之謂也。


  過去十幾個月的新政府財經政策中,令許多人吐血的一樁就是二○ ○八年底的「降證券交易稅」之議。當時,若干政府官員所持的說法是:降證交稅可以活絡股市、交易量增加後稅收未必會減少;他們更舉出了若干年前的數據,說明「降稅前」與「降稅後」相比,政府稅收未必減少云云。我可以明白地告訴讀者,任何人若在那時提出「降證交稅活絡股市」的說法,他們的判斷能力就已經被鄒院士評定,斷無改變餘地。


  新布局 紓解不滿


  為什麼當時降證交稅不可能救得了股市呢?答案簡單到不行:二○ ○八年底正是全世界金融海嘯四處狂襲之際。台灣小國寡民,注定是海嘯波浪的承受者,斷無可能因自己片面的小作為,而改變整體金融與股票市場的評價或買氣。因此,膝蓋級的推理告訴我們,在那個時候就該「田螺含水過冬」,而不是做些無謂的降稅動作,平白損失稅收,減少自己日後的籌碼。能看清這膝蓋推理的未必是什麼豪傑彥俊,但看不清這簡單推理的,卻必然是平庸至極之輩,大一經濟學就該死當。好的領導者,一定要能認清楚這些平庸之輩。


  在認清誰是人才、誰是庸才之後,領導者當然要適時做人事調整。這件事不必立刻做,但不能一直拖著不做。拖得越久,庸才捅的婁子就越多,民眾的怨懟就越深,也就開始影響他們對領導者的「期待」。


  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托克維爾有個著名的論點:革命不會在人民「沒有希望」的狀況下發生,而是發生在情況好轉、燃起希望、卻又大失所望之際。人民對於前朝總統的貪腐極端不滿,相對而言也對新上任的總統有極高的期待。當期待特高、但卻因庸才當道而使政績不理想時,人民的「相對不滿」就會提升。簡單地說,庸才不只是現在的事情做不好;他們更使人民對未來無所期待、甚至感到挫折,那才是更嚴重的危機。


  用人才 等待機會


  找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未必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卻是止血止敗的開始。接下來,就要由這批幹才等待機會施展身手了。西諺說,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在順境時,布局人事是為了大展身手;在逆境時,去蕪存菁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相對不滿,迎合他們對改革的期待。機會有時是外來的、有時是創造的;但若是庸才當道,一千個機會也會被他們弄成九百個災難。一旦因蹉跎延誤而使革命的氣候成形,那就什麼都來不及了。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8/財經新聞 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