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掌握財經關鍵》朱棣文對六大新興產業的警告

  一九九七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是著名的華裔美籍科學家,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不久之前,他來台參加世界科學院長論壇,對當今能源問題提出若干看法。當時朱教授說,如果將全美國的家用冰箱全改為變頻,則所能省下來的電力,恐怕不亞於全 世界目前所有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這樣的類比讓我們了解,人類的「 節約用電」其實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節能減碳 煙消雲散?


  但是,節約用電是一個習慣、一個運動;如果沒有人時時提醒,效果是很有限的。記得去年馬政府剛上台時,提出了新的油價與電價方案,與舊價格相比上漲不少。當時政府為了減少民怨、鼓勵節約,遂推出了種種節省用電的優惠辦法。在開始的幾個月,這個優惠辦法也確實發揮了相當的效果,省下來的電可以抵上通霄電廠的發電量。


  可是後來隨著油價下跌、世界金融海嘯,整個政府均忙於應付經濟蕭條的衝擊,也沒有什麼人有暇理會節能減碳了。我相信,大多數台灣人民現在已經記不得去年公布的電價節約方案。資料顯示,台灣的用電量自今年一月起又在穩定爬升,且速度驚人。


  新興產業 要加把勁


  我們忘掉的事情,當然不止節能減碳。在今年第一季世界經濟不景氣來襲之際,我在一場演講提出了:該在今日爛環境中規畫未來台灣的好產業。行政院後來在馬總統指示下亦有類似構想,在我所提綠能 、生技、觀光、國際醫療、精緻農業之外加入文化創意產業,成為「 六大新興產業」。當時,行政院以一周或兩周推一案的方式,由各主管部會提出產業規畫,而媒體也相當配合,動輒整版、雙版的報導, 霎那間台灣經濟似乎充滿希望,新產業似乎就要不日誕生一般。


  但時隔半年,這六大新興產業中有的確實依步驟進行、有的在爭議 方向間尚未撥雲見日、有的外人很難看出它有什麼進展。再加上暑假期間天災接二連三、內閣又逢改組,整個的產業規畫與布局多少也受到影響。在概念上,既然是「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就表示這些產業目前還不成氣候,論市場無甚可觀,論前景大家沒什麼感覺。 用白話文來說,庶民對於新興產業是不太有感覺的。孫運璿與李國鼎當初賣力發展台灣的IC產業,不是基於市場的真實回饋,而是基於他們對未來的臆測、評估、直觀與感覺,賣力而堅持的投入。只因為 「天道無親,常與努力之人」,台灣自然就得到若干回報。


  產業政策 貴在有恆


  就六大新興產業而言,除了「生技」一項有幾位核心推手之外,其他幾項外界都不容易理解各個領域今日的「李國鼎」是誰?朱棣文教授就任美國能源部長後,紐約時報曾對其專訪,詢問他「學者從政」 的感覺。朱部長說:在華盛頓,牛頓「慣性」定律通常不適用。在政治場域,當你推動一件事情,它「要不就停止、要不就離軌」(ite ither stops or gets derailed);你必須要不斷加力,才可能竟功 。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說啟動早就啟動了,但若沒有專人專責去「加 力」,保證其貫徹執行、不偏軌道,則依「棣文定理」,他們必然會失敗。胡適曾說,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這「栽」字除了撒種之外, 其實還包括後續一連串除草、施肥、換盆、澆水、驅蟲在內。但台灣這六大產業的園丁,在哪裡呢?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6/財經新聞 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