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碧珍:《名家觀點》「ECFA之影響評估」不能只看短期效果

  自從中經院研究團隊受經濟部委託,進行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公開後,引發各界許多討論。對於各界的意見,本研究團隊均予重視並時時惕勵,以求研究內容的完備。然而,有若干評論對於這項研究有一些誤解,甚至認為報告的題目錯誤且不具說服力,研究團隊對此甚感遺憾,謹代表研究團隊,藉此機會進一步說明。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係一影響深遠的重要議題。基此,研究團隊於承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政策研究時,即針對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所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境,進行模擬並提出必要的策略建議,從全面、宏觀的目標、方向、影響面分析,到個別、微觀的策略,均做深入的探討,更於研究的進行期間,不斷擴大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由於兩岸關係過去有許多特殊發展,需要時間上的彈性來處理;而且,考慮國內政經環境之後,我們認為需要透過一種多步到位的策略,來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與制度化的發展,而ECFA只是達成這種多步到位策略的政策工具。

 

  目前ECFA定位為兩岸經貿自由化的前置性協議,其立即產生的實質影響僅限於「早期收穫」項目;但在ECFA之後,仍將陸續展開商品與服務貿易等自由化談判,才能合乎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於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規範。ECFA完成後的後續協議,才會對台灣產生實質重大影響,也才是可行性評估研究的重點。對於如此重要的談判,我們認為其策略的擬定,不能只著眼ECFA短期效果,而忽略長期影響,乃至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決策錯誤。

 

  我們便是在此一認識下,進行了廣泛全面性的評估,以作為未來各項協商談判的基礎,而不是僅就ECFA這個前置性、架構性的協議進行分析。事實上,世界各國針對自由貿易協定(FTA)所進行的可行性評估,無論是否採取架構性協議先行的作法,都是以最終自由化的目標作為研究的基本前提,才能夠提出完整的影響分析與談判策略。

 

  這項研究以GTAP模型作為經濟評估的工具,該模型包括57個部門、113個國家,而且涵蓋生產、消費、投資等重要經濟活動,是目前全球資料最為豐富的跨國、跨部門模型,也因此成為各國(例如晚近才完成談判的美韓FTA、歐盟-韓國FTA,以及過去的東協加一)在進行FTA可行性評估的重要分析工具。再者,GTAP模型每隔幾年就進行一次資料庫更新,而本研究是以2008年才出版(第七版)的GTAP資料庫進行模擬,並非如外界所稱採用僵化不變的模型資料。

 

  中經院成立近30年,一直秉持專業客觀與超然的研究立場。此次接受政府委託進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我們依然在相同態度下,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進行謹慎必要的專業研究與討論。我們非常歡迎各界良性的學術溝通與互動,但我們也期盼各界尊重研究者的學術專業。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碧珍
資料來源:2009-08-05/經濟日報/A4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