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ECFA:兩岸貨幣整合之先決條件

 編按兩岸統合學會最近與大陸對台研究重要學者在北京召開了研討會,首次就兩岸定位與未來和平協議進行深入的學術研討。雖然大陸官方將此會議定位為「學術研討」,但仍富高度的現實政治意義,會議內容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報摘錄會議發表論文,連續刊登,今天為系列之七。

 

 關於貨幣整合,學者認為通貨區內之各種穩定政策必須趨於一致,故區域內各經濟體之工業結構、經濟活動、政策偏好、文化、及歷史等因素,最好是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以利於共同政策之推行。兩岸若欲進行貨幣整合,勢必得循歐元區之歷史軌跡,循序漸進,至少得先達到「兩岸之貨物、勞務、資金、人員之流動皆毫無阻礙、通行無阻」。因此,目前兩岸即將展開之「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諮商,便成為兩岸貨幣整合之先決條件。

 

 兩岸經濟整合才剛起步

 

 經濟整合依照不同的標準,可區分為不同類型之整合方式。首先若以整合程度來看,我們大致可將經濟整合區分為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巿場、經濟同盟、完全之經濟整合等五種類型。目前,兩岸間之整合連第一階段(即目前如荼如火進行中之ECFA)皆尚未達成,更遑論邁入最後一階段之貨幣整合。

 

 假如兩岸貨幣整合無法達到原先欲達成之目的與好處,則推動之誘因即會減少許多。因此必須要問的是:進行貨幣整合之目的與好處究竟為何?最常為眾人所提及者,即為降低交易成本及降低匯率波動之風險。就前者言,由於貨幣整合得以減少貨幣種類,故可因降低貨幣間之匯兌交易,而降低此方面之成本。就後者言,則因貨幣整合得以減少貨幣種類,即可減少(原先各成員貨幣間的)外匯投機行為,並降低匯率波動之風險,亦可避免因貨幣貶值競賽所帶來的巿場保護主義等不利影響。

 

 兩岸貨幣整合未必利多

 

 另一方面,由於兩岸貨幣整合僅涉及兩岸,降低之匯兌交易成本或匯兌風險,比起10多個歐元區成員間之貨幣交易情況,顯然少很多,但兩岸卻同樣必須承擔對於新貨幣之推行、鑄造、更改標價等多種成本,以此角度考量,是否有必要推出一異於現行人民幣及新台幣之新貨幣,實有其值得商榷之處。

 

 更何況,目前中國大陸幅員廣大,是否會願意為了兩岸貨幣整合之目的,而大費周章、捨棄行之有年之人民幣,可能不無疑問。若大陸更想領導整個亞洲國家推出類似亞元之區域貨幣,則更無必要先進行兩岸貨幣整合。姑且不論兩岸貨幣整合之時機是否已然成熟,在此要探討的是人民幣未來走向對於兩岸貨幣整合之影響。

 

 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日前表示,人民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必須符合3個條件:一是貨幣必須自由流通;二是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必須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和深度;三是中國的經常帳應當維持一定逆差。若依此3條件檢視之,人民幣目前仍無法完全自由兌換,其匯率與利率亦尚未充分市場化,且中國大陸對國際收支金融帳及資金移動尚有諸多管制,故可斷言人民國際化之時機應尚未成熟。

 

 人民幣成區域重要貨幣

 

 惟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穩定成長,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接近2兆美元,且中國大陸近來動作頻頻,如其國務院推動上海等5個城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並擴大與多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充分顯示其企圖心,人民幣已朝成為重要區域貨幣的路途前進。

 

 另一方面,根據以下分析,筆者以為:美元本位制將在金融危機之後逐漸消失,人民幣可能趁勢崛起,成為全球重要通行貨幣:

 

 .當美國在1972年尼克森總統停止美元對黃金的兌換,美元本位原先的自動調整機制便已失去其功能;從此以後,美國之貿易赤字也不必再面對嚴格的測試。美國只要一直印鈔票即可應付其貿易赤字問題。

 

 .自2002年以來,在全球對於美國長期存在之貿易與財政雙赤字問題,越益產生恐懼之情況下,美元終於逐步貶值,並帶來其價值將長期下降的預警,而目前的金融海嘯危機將令此問題持續惡化。

 

 .中國央行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包括俄羅斯、巴西和波灣合作委員會(GCC)的成員,已透露他們對於持有美元資產的猶豫。而東協加三提倡的區域外匯儲備庫,正朝「亞洲貨幣基金」,甚至建立「亞元」區域貨幣的目標邁進。

 

 .中國藉由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使其外匯準備更具多樣化(即減持美元資產)。

 

 .一旦中國對於美國債券興趣缺缺??此可能與考量美元疲軟和美國之財政困境有關??全球貨幣均衡力量亦將重整。

 

 .一旦國際社會對於支持美元的態度產生動搖,未來美元本位制將因為傳染效應與全球資本自由流動使然,而受到高度威脅。屆時,人民幣可能趁勢崛起,成為全球重要通行貨幣。

 

 美國興衰決定美元命運

 

 整體而言,中國與美國國力興衰轉變的速度將決定未來美元及人民幣的命運。

 

 .金融海嘯後,美國衰退與中國崛起。

 

 .美國人在一次大戰後購買大量歐洲政府債券,正如同中國現在擁有大量的美國債券。

 

 .沒有其他國家資金之支持,美國難以脫離當前的金融危機。

 

 .中國於2008年9月超越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國債持有者。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在2008至2010年的3年期間,中國會占全球經濟成長的75%。

 

 .去年中國出口總額達到1.43萬億美元,稍稍落後德國(1.47萬億美元),但已超越美國,成為第2大出口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世界貿易報告2009》預測,今年中國將超越德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

 

 .中國很快將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大及世界第2大的經濟體系。

 

 人民幣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要件與其他貨幣相同,亦即皆須具有:流動性、獲利性、與安全性。在流動性方面,中國大陸於今年7月上旬開始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試點城市包括上海等5個城市,中國人民銀行日前進一步表示,目前已有多個省市向國務院上報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請示,企業積極性也很高,與中國簽訂本幣互換協議的國家也希望盡快開展本幣結算試點工作。

 

 兩岸貨幣未來自然整合

 

 換言之,在貿易及旅遊等方面誘發之流動性需求,即可透過上述於中國境內與境外進行之貨幣清算加以滿足。在獲利性方面,由上述有關人民幣命運將跟中國與美國國力興衰轉變的速度掛鉤之分析,可看出只要中國國力穩定成長,人民幣之價位與價值亦將有所保障,故其獲利性應是可期。安全性方面,中國經濟穩定成長,加上財政收支亦相對平穩,故投資人或各國央行只要注意分散風險,一旦人民幣之流動性及兌換性確定無虞,即可考慮加以持有。

 

 換言之,兩岸貨幣之關係未來比較有可能的情況是,兩岸貨幣仍照常運作,雙幣將於大陸與台灣自由通行,並熱烈兌換交流。至於未來是否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需視兩岸經濟相對前景而定。另外,未來如「亞元」等區域貨幣之演變,亦必將影響兩岸貨幣整合之展望。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

資料來源:2009/09/29 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