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變調的「庶民經濟」

    坦承「經濟並非所長」的新任閣揆吳敦義,卻在一就任就提出「庶民經濟」這個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新名詞,並自認對此有深刻體會。原來吳揆所說的「庶民經濟」,是更貼近人民生活、真正能讓民眾感受到經濟興衰的股市點數、餐廳與娛樂場所生意、航空貨運業務,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貨櫃車數量等,於是建立「庶民經濟指標」就緊鑼密鼓地開展。

 

 先是短短三天後的九月十三日,經建會就向吳揆簡報「庶民經濟指標」,未來包括餐廳營業、治安、商港吞吐量、高速公路行車數量、消費者信心指數等,都將列指標範圍,適時公布提供民眾參考。

 

 接著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赴行政院經建會視察,更即刻責成經建會協同行政院主計處,於一個月內提出更貼近民眾生活的「生活物價指數」。未來除公布失業率外,也要提供「就業機會」數據。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新閣揆所提的「庶民經濟」重點就是趕緊提出一套「新經濟指標」。姑不論有人認為「庶民經濟」概念,只不過是經濟學上所謂的「街頭景氣指數」(Street Corner Index),而這些指數其實只是有趣,但難登大雅之堂,因為無法得到共識,由個別學者或私人機構偶爾或定時提出供參考可也,但由政府正式公布,恐怕不太合適。其次,正副閣揆所提的指標目前也幾乎都有資料,尤其副閣揆所要求的生活物價指數或就業機會,行政院主計處、勞委會、民間人力銀行等等,有不少現成資料,實在不必再勞師動眾新編一套指標,何況這套新指標也不一定就能真實反映一般民眾的生活狀況。

 

 正如某些評論指出,吳揆一開始講的庶民經濟內涵是股票、餐廳、高速公路貨櫃等,但有錢投資股票的、上餐館的都與窮人無關,民眾最關心是治安敗壞、教育、失業率問題。而要求經建會一個月內編列新的「生活物價指數」以更貼近民眾生活感受。已有很多現成統計資料,也有各種方式去了解,比如失業率增加,每人工作時間減少等,以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查四百多個項目群中,連房租、學費都算在裡面,已相當周全,更不要說,還可做都市與非都市、所得高與低的比較。

 

 不過,如果新內閣之所以要提「庶民經濟指標」,旨在向當前流行的「幸福指標」邁進,正告台灣人民政府要從「一意追求經濟成長」泥淖中走出來,毋寧是正確的。但是,倒不必費力的建立一套複雜新指標,由而再掉入迎合此指標的黑洞裡,畢竟政府政策不能被「某一種」指標牽著走,因為各種指標都只是資訊,只供參考,重要的是政府作決策時不可由上而下「強制」姿意而為,應多與民眾接觸,和人民生活密切結合才是「庶民經濟」真義。

 

 那麼,施政如何與人民生活密切結合呢?其實也很簡單,任何公共政策都應從下而上思考,必須廣納住民的意見。例如:近日傳出經濟部解除高雄半屏山採礦禁制,重新開採,就是典型的與人民生活脫節。已有民眾指出,好不容易煞費苦心才使半屏山復育轉型成功,成了百姓平時休閒運動的好去處,也因此大幅改善高雄市貌景觀與空氣品質,更創造了無限生機與商機,怎會如此離譜的無知到這種地步,做此種荒謬的建議與決策呢?據悉吳揆針對採礦權一事緊急煞車,希望此事為真,否則還真難善了。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

資料來源:2009/09/20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