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中經院ECFA報告或有改進空間 外界錯誤批判 是否亦該檢討?

  自中經院日前提出ECFA報告後,外界正負評論皆有之,正面者當然 附和該報告得出對台經濟正面效應,並對政府ECFA政策給予肯定;另 一方面,中經院報告固仍有改進之處,應虛心檢討,但自外界負面批 判內涵觀之,卻可斷定大多為沒有真正看過報告者,不是在先前錯誤 評論或報導基礎上再妄加論斷,就屬外行人士之謬誤結論。在下認為 ,自由言論社會下,每個人皆應對自己所言負責,國家才能進步,故 在此以個人身分為文,希望提出錯誤批判者也能加以檢討。


  先就南部某一政治人物所言:「中國想和台灣簽署ECFA,目的是想 在一中架構下,催毀台灣的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ECFA能帶 動經濟成長,卻解決不了就業問題...」。中經院ECFA報告出自本院 下屬之「台灣WTO中心」十多位研究員手中,假若真如此位首長所言 ,那大概需全部抓去砍頭。真相是:之所以走ECFA(類似東協加一自 由貿易協定,涵蓋範圍廣泛)方式與對岸洽談,即是為了如近年來各 自與各國簽訂FTA之WTO會員般,在符合WTO規範下進行,即屆時兩岸 談出來互相給予之優惠,不必同樣給予其他WTO會員,我方可獨享大 陸給我優於其他WTO會員之好康。如此一來,不是才不枉我談判人員 之一番苦戰嗎?另外,該報告既得出“ECFA能帶動經濟成長”之結論 ,即斷不可能有“對總就業產生負面效應”之結果。


  固然因目前失業嚴重,且因FTA原本即會產生資源重分配效果(即 對各產業有利有弊),故如何幫助無競爭力產業之從業人員轉業,確 成為未來要務;但無論如何,卻不應變成某一媒體報導隱含成“受害 產業失業者大於獲益產業受利者”(其原文為“受損勞工為受益的兩 倍”)之結論;其中原因在於:受害產業員工不會全部失業,有的甚 至會因汰弱留強,而生意更棒;而在總就業機會確定是增加的情況下 ,受害產業失業者也會進入受益產業,而漸漸找到新職。真正問題在 於,失業者找到新工作所需之時間及付出之努力與調整,此部份需要 政府及社會伸出援手!
  另外需提及者,有位學界先進建議政府:在提出此一報告時,應同 時提出預測風險,以昭知社會大眾。事實上,中經院之報告原本即是 在目前“尚未完成談判”、“不知談判結論”前提下,而以十多種模 擬(在設定不同情境下予以推導各種結果)之結果提出。值得改進的 是,或許中經院在對大眾報告時不應僅著重在其中主要的幾種結果( 不過問題是,通常大多媒體也只想報導較驚人之結果,這也是一般學 術報告洋洋灑灑內容大多會被忽略之無奈通則)。


  各個國家與他國進行FTA洽簽前,皆會進行類似中經院上述研究之 評估(事實上,中經院及其他智庫針對我國與他國簽訂FTA所作之效 益評估,已不知凡幾),一樣是在“尚未完成談判”前進行;沒有哪 一個政府敢等到談判快完成時才進行模型評估。因此,針對某一報社 論謂因「目前具體項目誰也不得而知,也不可能做出任何評估,故不 客氣地批判」「中經院抱著一個錯誤題目將全國人民引入歧途」;筆 者只能說:當政府要做這麼大一個決策時,還要等到談出結論時才進 行影響評估,該社論之說法“實在是兒戲”!


  中經院身為智庫原本即應受到社會監督,受批判沒關係,只希望真 相越辯越明,社會的理性與共識能越高,政府談判在有民意、理論與 數據之支持下,才會更有勁,台灣未來也才會更有希望!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研究員暨經濟展望中心主任 王儷容
資料來源:2009-08-09/工商時報/C5/經濟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