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名人堂》ECFA不只影響貿易 也影響投資

許多人分析區域貿易結盟的利弊取捨,都是著重於自由貿易區在關稅障礙下降後,對於進出口所產生的刺激效果,這當然是正確的分析方向;但是我其實更在意貿易結盟對於外人投資的衝擊。

 

降低關稅 刺激投資

 

實際資料顯示,世界各地完成貿易結盟後,其結盟國所吸引的直接外人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數量均暴增。這個效果與進出口貿易量無關,也不是一般學者計算的電腦模型所能刻劃,但是卻值得向讀者做一番解說。

 

一般而言,國際貿易是為了互通有無,貿易雙方專業生產自己有具相對優勢的產品,再將產品與其他國家交換。但是「生產」往往需要機器設備,故生產前置階段的設備佈建就是投資。如果國家與國家間的貿易障礙重重,則原本因甲國成本低而理應在甲國生產的X產品,可能因為關稅等貿易障礙,而不得不在他國生產。正因為如此,這些為了生產X而需投入的前置投資,當然也就不會到甲國布局。一旦甲、乙之間因貿易結盟而大幅減少彼此障礙,則就有許多企業願意到甲、乙兩國投資設廠,以便在該地生產,享受相對優勢的果實。

 

產地規定 改變布局

 

區域貿易協定另一項能促進投資的原因,是源於「自製率」或「原產地」的規定。一般而言,為了避免非簽約國濫用甲、乙間的關稅優惠(例如丙國產品到乙國過港,而假裝為乙國產品輸往甲國),通常會要求適用優惠的產品必須有相當比例是在締約國製造。為了適用這類的自製率協定,進而享受出口商品在目的地的零關稅,企業家就有動機將工廠設在締約國,因此自然會造成外人投資額的增加。當然,區域貿易協定簽署後常因貿易區拓展以致貿易量擴大,這種規模效果亦有刺激投資的作用。

 

以學者研究的實際數字來看,北美自由貿易區簽定前後,各國直接投資金額大幅提升約百分之百至百分之兩百。歐盟自由貿易區一九九三年的原始成員國簽定前後,各國直接投資也增加了約百分之廿至百分之百。各國中只有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在一九九四年呈現約百分之廿的FDI衰減。但這三個國家至一九九八年後,FDI亦呈現正成長。至於捷克、愛沙尼亞、波蘭等二○○三年加入歐盟的八國,FDI成長幅度更是達到百分之兩百以上。此外,東協十國的FDI成長亦很可觀,只有汶萊小幅度衰退,原因不詳。而香港、澳門在二○○四年簽署協定後,FDI成長亦有百分之兩百以上。

 

區域整合 小國獲利

 

整體而言,學者研究發現,區域協定對於FDI的流入效果,對於小國較為顯著。直觀而言,大國本即坐擁市場,故市場規模的擴大效果有限;小國原本坐困愁城,故規模拓展當然獲益較多。

 

總之,電腦模擬只能算出ECFA對貿易的效果。但是其背後對投資活動的刺激,才是影響中長期更重要的關鍵。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2009-07-27/聯合報/A4版/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