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名人堂》政策落差的危害 不可小覷

  經濟學教科書上說,政府用公共支出方式刺激需求通常會產生時間落差。理論上,此類時間落差概分三類,其一是認知落差,其二是決策落差,其三是執行落差。此三類落差的定義後文再讓我們逐一解釋,但此處先說明落差政策的後果。

 

雪中送炭 變錦上添花

 

  以公共支出刺激需求,當然是景氣蕭條時候的凱因斯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帶動有效購買。以白話文說,刺激需求的政治支出,其目的是為了「雪中送炭」。但是景氣當然是會循環的;有時蕭條、有時復甦,半年、一年間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如果政府支出有落差,則有時候是在景氣已然復甦之後,才撒下大筆支出經費,那麼不僅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的後果就是景氣過熱,徒然形成物價上漲的壓力。反之,原本是對抗通膨的緊縮政策,若有所落差,則也可能形成「落井下石」。

 

  前文所謂三種時間落差,在現實社會是否常發生呢?是的。以這一波蕭條為例:二00七年底美國的結構債就已經產生問題,二00八年上半年,許多投資銀行已產生財務危機,敏感的企業主都已經預做準備。但一般而言,行政官員沒有第一線業者那麼敏感,到二00八年中都還在努力節能減碳、緊縮支出,這就是認知落差。終於,到去年底蕭條情勢明顯,政府才開始編列擴大公共建設的預算。

 

政府採購 常緩不濟急

 

  前述預算案何時在立法院通過呢?嚴格說來,立法院到今年四月才將今年的預算一千五百億放行,這就是決策落差。至此,行政單位才能開始動支、規劃、採購、發包。接下來,就面臨「執行落差」的問題了。中華民國的採購法是出了名的龜毛繁瑣,只要基層公務員小有偏差,恐怕也有刑罰伺候的風險。如果真要發揮雪中送炭的功能,政府幾乎要凍結採購法的規範,要用最快的速度把錢花出去。但是如果要依採購法行事,據估計這一千多億公共建設的預算,要到第三季末才可能花得出去。

 

  但在日前的一項研討會中,行政院高官表示,第三季時景氣可能已近反彈。果真如此,屆時再加上一千多億政府支出,輕則是「錦上添花」,重則是「火上加油」。

 

注意情勢 做適時調整

 

  怎麼辦呢?我認為經建會真的要睜大眼睛,密切注意景氣轉變的情勢。如果第三季時真的已經開始景氣回春,則必須要對一千多億的預算內容做些調整,甚至追減預算,千萬不能執著方向,一味硬幹。畢竟,以擴大公共支出拯救經濟,原來就是經濟上動員勘亂時期的非常做法。一旦經濟引擎已然上軌道,那就要回歸供給需求的正常規律。此時,政府支出的加持,往往是一刀兩刃,既有提振作用,亦有物價上漲的壓力。

 

總之,大家都知道遲來的正義是假正義;但經濟學家卻更擔心遲來的政策是爛政策。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2009-06-15/聯合報/A4版/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