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學者辨証】-中國經濟還能紅下去嗎?

     中國大陸迄今30年改革開放歷史,都是在維持共產極權一黨專政下進行,改革成效一直爭議不斷,自2002年章家敦著作《中國即將崩潰》震撼彈之後,兩極交鋒更見熱烈。一邊是大讚「經濟崛起」,另一邊疾呼「崩潰在即」。誰是誰非?真相何在?

 

     看看林毅夫的答案,他自2008年5月擔任世界銀行執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是第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其言行動見瞻觀。不過,在我匆匆瀏覽本書一遍後,覺得林毅夫雖有被中共刻意培養作為樣板,以及具有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之嫌,但還保有市場經濟理念的本質,沒有被政治化而陷入意識型態泥淖。

 

     本書是林毅夫根據他過去十多年在北大講授「中國經濟專題」的講課內容整理而成,以「史」為經、以「論」為緯,分12講和2個附篇,以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開場,依序談中國為何沒出現科學革命、近代的屈辱和社會主義革命、趕超戰略和傳統經濟體制、東亞奇蹟、中國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改革、中國經濟成長是否真實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市場體系,以及反思新古典經濟學。

 

     林毅夫在剖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時,以扎實的理論基礎作了針砭,而且認為市場機能、價格機能健全運作才是活路,問題是:如何由原先的管制朝向市場開放?這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老問題,也是最根本的關鍵課題,中國經濟會不會火紅下去或衰頹,也是繫於對此問題的不同看法。其實這也就是「漸進」或「激進」改革方式孰較佳的差別。

 

     我們知道,中共採用漸進方式,林毅夫以中國經濟30年高速發展來證明其成功,而且以蘇俄和東歐「休克療法或震盪療法」改革成效不彰作為映照,於是他認為在中共高最權力的主導下繼續緩慢朝向擴大、開放市場,中國經濟就能再紅上20、30年,甚至更久。在我看來,這卻是最大的迷思。

 

     不說當前中國棘手社會問題已一籮筐,就是高經濟成長率這項標竿也已傾頹,今年的成長率連作為支撐社會穩定的8%都難保,甚至於5%都有問題。說實在的,對於地球人來說,中國經濟成長率高低如今都是煩惱,因為高成長表示耗用資源凶,對環境耗竭的地球不啻雪上加霜,若成長率低中國內部社會問題爆炸,失業遍野、暴亂四起的恐怖景象不只是中國問題,這種「兩難的囚犯困境」唯有求助於中國政治體制的快速變革,亦即民主中國「早日」來到才是成本最小的化解之道。這是制度變革、產權的老課題,讀者們可以參見吳惠林、周亞貞合著的《中國經濟改革的表象與真相》(翰蘆圖書出版),或新出版的《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遠流出版),自己作最佳的判斷和快擇。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

資料來源:摘自【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