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掌握財經關鍵》建立公研雙軌制度 刻不容緩

在知識經濟時代,延聘不到人才,台灣就難有未來。

 

話說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左右開始其經濟的改革開放,減少計畫經濟的比重,逐步引進市場機制。起初,中共對於外人投資極度歡迎,提供種種土地與租稅優惠,也成功吸引了不少台商。最近數年由於中共羽翼漸豐,這些優惠當然也逐步取消;例如,去年中共推動勞動合同法,就表示以往的勞動優惠將不再繼續。

 

科技人才 發展關鍵

 

中共經濟的轉型蛻變雖然速度稍快,但與以往其他國家的發展軌跡並無不同。作為先行者,台灣不能「看不得別人好」,而要「自己不斷變得更好」,想辦法保持領先的優勢。以往台灣的優勢在人才、科技、研發,那麼以後我們就要想辦法維持這種優勢,保持台灣在東南亞「雁行」中的領先角色。

 

如果中國大陸在崛起之後,居然取代了我們原本的知識經濟領先角色,那麼台灣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因此,在兩岸經濟競爭中,我認為關鍵就在於科技人才的延攬與培育。

 

最近台灣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各界就開始看不慣擁有鐵飯碗的公務員。一般而言,大家都把軍、公、教、研混為一談,將他們一律視為「重年資、領定薪」的僵化群體。但是就大專教師與研究人員而言,依大學法等規範,他們必須要通過「長聘」的審查才留得下來,很多沒通過審查的早早就捲舖蓋走人了。這些教授、研究員與一般公務員的差別極大,根本稱不上鐵飯碗。

 

在許多歐美先進國家,大學教授與政府公務人員都屬於不同的敘薪與任免系統。但是,在台灣「公」與「研教」卻是合軌的。國立大學教授與中央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員,其待遇約略等同於中高階的公務員。除了少數講座級教授之外,其餘正副教授與助理教授的薪資,都絲毫沒有彈性。例如,國外一流大學對於生醫、法律、財務等領域的助理教授起薪,是可以高於其他領域的,但是台灣卻完全無法比照辦理。

 

科研待遇 缺競爭力

 

不止沒有彈性,台灣高級研發人才的薪資「水準」,在中、新、港等東南亞華人地區,也是敬陪末座。資料顯示,台灣教授的薪水幾乎已經有十五年沒有什麼調整,主要是因為公務員的薪資也沒有調整。依目前情況來看,新加坡與香港大學助理教授起薪約是台灣三至四倍,北大、清大是我們的近兩倍;最近一兩年,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也都開始以高薪與台灣爭搶人才,也使得台灣若干尖端領域的人才延攬,面臨極大的困境。如果台灣的研發新血斷層,那麼,我們在知識經濟時代就一定競爭不過別人。長此以往,台灣就很難在雁群中領先。

 

在去年六月總統府提名考試委員之際,府方新聞稿就已經提出了「公教(研)雙軌」的理念主張,就是希望將來能夠把大學教師與研究人員從公務員系統中切出去,自己另行設計一套薪給、升遷、聘用系統。任何關心台灣在知識經濟長遠發展的人都會同意,公教(研)雙軌是必須要推動的,且要有不屈不撓的決心才可能竟其功。公教(研)雙軌並不是要對所有的大學教師與研究人員加薪,而是要提升台灣在部分領域、部分頂尖人才延攬的競爭力。

 

推動不易 需要魄力

 

公教(研)雙軌要怎麼做呢?這件事真不容易,幾乎是我歷年來所接觸到諸多公部門事務中極艱難的。公教(研)雙軌的改變,事涉許多部會、各國立大學、各國立(公立)研究機構,真的是株連甚廣。馬政府幾乎要搏命演出,才能在制度上有所突破。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