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經濟前瞻》不景氣氛圍瀰漫 業者信心缺乏

  最近公布的9月分的景氣對策信號是2001年網路科技泡沫化以來的最低分;各調查機構都認為台灣經濟景氣即將落底,製造業與消費者信心都偏向悲觀,社會上失業人口激增、所得縮水的現象恐怕將接踵而至。


  當前的經濟情況究竟苦到什麼程度呢?行政院經建會發布的9月分「台灣景氣指標」正可提供觀察、了解。


  9月分的景氣對策信號,由上個月意外亮出的「黃藍燈」,急轉直下又回落到代表不景氣的「藍燈」,而且綜合判斷分數由上月的18分大減6分成為12分,離最低分9分只3分而已,是網路科技泡沫化、即 2001年12月以來的最低分。由9月分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又下滑,且是連續第11個月下滑,以及同時指標也是連續第7個月下走來看,台灣經濟景氣即將落底是有可能的。


  除了「會在谷底徘徊多久」這個問題外,景氣高度震盪也是不可忽視的課題,更值得注意的是,9項構成景氣對策信號項目中,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值、非農部門就業人數等實質指標都下滑,可見景氣低迷的嚴重程度。


  經濟景氣嚴重低迷


  在此不景氣氛圍下,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發布的「10月分消費者信心指數」,6項構成指標全數呈現「偏向悲觀」,而總指數52.22點,不但較上月續降2.1點,且是連續第6個月下滑,更是創下此項調查以來,即7年10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可見台灣消費大眾信心低迷的程度。


  依降幅排序,依序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以及「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各降4.7點、3.5點、2.7點、0.65點、0.55點,以及0.50點。這項調查結果,反映台灣人民對於物價不再那麼擔心,亦即不久前吵得不可開交的「通膨」問題已減緩,不過,這正是泡沫破滅的寫照,而失業激增、所得縮水恐怕將接踵而至。


  果不其然,行政院主計處10月22日公布的失業率和薪資數據就可印證。9月分台灣平均失業率4.27%,不僅創4年來同月新高,也較上月升0.13個百分點,更是31年來最大升幅,而因關廠失業者達14萬5千人,也創5年來同月新高。


  再據經濟部統計,今年9月分公司解散、撤銷及廢止家數年增率達 123.32%,工廠歇業家數年增率更高達183.81%。至於仍留在職場的受雇員工,8月分的經常性薪資較上年同月減少0.61%,是3年半以來首度負成長,而扣除物價上漲之後,1至8月實質平均薪資較上年同期少2.77%,實質經常性薪資則減少3.01%,雙雙創下近2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業者在經濟不景氣下,由數據反映出已經進行裁員減薪這種減低成本的自救手段,他們對於未來的發展遠景的看法又是如何?


  由台經院10月27日公布的9月景氣動向調查可知,接受調查的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看壞」的廠商比率從上月的29.5%,大幅升至60.9%,「看好」的廠商比率則由上月的20.2%大幅下滑至4.8 %,持平看法的比率也由50.3%減為34.2%。


  若將製造業廠商對9月分和未來半年景氣看法,經由模擬試算的結果可發現,台經院的9月「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9.44點,較上月下滑 5.59點,是自2001年7月以來,亦即7年2個月以來的新低點。所以,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悲觀,投資意願不可能提升。


  既然消費者的信心低迷,所得又停滯、甚至於失業,而生產者又緊縮業務並對未來景氣看壞。如此,民間消費和投資也可預期不可能升高。那麼,再加上出口也低迷,依據凱因斯的所得衡等式作因果推測,未來的經濟成長不是理所當然會趨緩,甚至會下滑了嗎?


  經濟負成長恐會上演


  以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的資料來看,8月時預測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各為4.5%和5%,兩個月過後的10月再發布預測值,已各下修至3.8%和3.5%,下修幅度不可謂不大,而且對於明年尤其悲觀。


  其他國外機構和外資證券也都有相同看法;外資券商麥格里證券,甚至預估明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負成長」2%。這難免讓我們想起第一次政黨輪替,扁政府執政第二年(2001),台灣經濟成長率- 2.17%的往事,而明年也正是馬政府上台的第二年,竟然也很可能是負成長、情況且可能更糟,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宿命?不論如何,這一陣子台灣上空不斷響起的「過苦日子」聲音,恐怕短時間內不但不會消失,還會更響,因為上文所引述的經濟不景氣局面才剛開始而已。問題是:情況會伊於胡底?30年代的大蕭條會重演嗎?


  據歷史記載,80年前(1929)華爾街股市大崩盤後4年內,美國GD P下跌30%,投資減少80%,銀行倒了近半,失業率高達25%。依當前情況來看,離此慘境似乎甚遠,但由情勢瞬息萬變言,甚至於更壞情況會出現都有可能,視世人如何因應而定。如今但見各國政府仍然使用鋸箭法,祭出各種紓困救市政策,沒用釜底抽薪的「治本」手段。


  值得一再提醒和強調的是,風暴或不景氣其實是「汰劣存優」的歷程,正是大浪淘沙,是真金就會留下。我們不是看到「股神」巴菲特的屹立不搖,而平時勤儉持家、保守正派經營、手邊有儲蓄者,此刻才能購買降了價的房子等等。那些投機炒作、膨風過度者此時則被掃地出門。


  可惜的是,政府的紓困政策往往阻止或延緩這種淘汰過程,致使做錯者難改過遷善,而風暴也一再重演。


  即使不景氣,業績逆勢翻紅的案例仍常可見,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在這些踏實的企業眼裏,「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啊!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D4/經營知識 2008/11/12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