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惠慈:《WTO與企業》台灣不能自外於亞洲區域整合

原刊登:2008-04-20/ 工商時報 D2/經濟教室

作者:史惠慈 (研究員) 

 

        隨著全球貿易談判議題的範圍日漸廣泛、內容日漸深入,多邊經貿體制談判所需的時間也愈來愈長,東京回合談了7年、烏拉圭回合談了9年,2002年開始的杜哈回合,亦在農業與非農業(NAMA)議題間的多方糾葛、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利益拉扯下,談了6年,進展仍然有限。在多邊經貿體制談判耗時冗長的背景下,以簽訂貿易優惠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等方式,替代多邊的自由貿易體系談判獲取自由貿易利益蔚為風潮,台灣也積極投入區域貿易協定的推動。

  限縮台灣國際競爭空間的

  影響越來越嚴重

  以目前區域整合趨勢來看,亞洲的區域整合相對於歐洲與美洲而言進展有限,目前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板塊,但各國均非常積極地投入區域整合,整合的速度也在加速,尤其是中國、南韓兩國對簽署FTA 均表現相當積極的態度,日本也一改態度,由單純重視WTO多邊合作,轉向同時推進雙邊自由貿易、區域自由貿易和多邊自由貿易。

  由於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本質,係兩國或多國間實施優惠性的貿易措施,其優惠性的貿易措施僅適用於少數的貿易夥伴,因此自由貿易協定(FTA)並非全球性的自由貿易,對非自由貿易協定(FTA)締約國將形成貿易歧視,造成貿易損失,即所謂貿易移轉效果。

  台灣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進度,相對其他亞洲國家而言緩慢許多,當然這也囿於許多現實環境的制約。但面對越來越多的亞洲區域貿易協定的成形,限縮台灣國際競爭空間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以石化業為例,台灣石化主要出口產業大都集中出口到中國與東協等國,尤其中國更是主要出口市場。中國有關石化產品的進口關稅不低,台灣石化產品進入中國面對的進口關稅多為6.5%或以上。

  依據中國與東協之FTA下中國降稅之模式,則一般性產品最遲在20 10年將降為零關稅,在敏感性產品部分,於2015年1月1日降至20%以下,2018年1月1日降至5%以下;高度敏感性產品則於2015年1月1日至少調降50%之幅度。

  應積極投入杜哈回合中

  部門別自由化的談判

  由於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多屬一般性產品,換言之,在2010年該類東協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將面臨零關稅。誠然東協的石化產品並非台灣產品的競爭對手,韓國產品若從東協進入,亦須面對原產地規定的約束,對台灣產品的影響未必很大。

  但韓國與中國目前正積極洽商FTA,由於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在中國東協FTA中多屬一般性產品,推定在韓國與中國FTA中屬於一般性產品的可能性高,換言之,降為零關稅的機率大,且降稅期程亦不會太慢,則台灣在中國市場面對韓國產品競爭,因韓中FTA所造成的競爭力損失影響將不可小覤。

  面對亞洲區域整合快速的台灣,積極投入全球化的腳步,爭取與亞洲國家洽簽區域協定是必須為之的方向,這也是一條曲折難行的道路,相對於他國的進度,尚未起步的台灣要及時挽回競爭劣勢的機率更小。反觀2002年開始的杜哈回合多邊經貿體制談判,雖然談判進展一如往昔困難重重,但由目前的談判局勢看起來,並不會比台灣參與區域協定更加困難。更何況此回合非農談判中的部門別自由化議題,更是在追求全球市場的公平競爭,一如資訊科技協定(ITA),其貿易自由化的程度遠甚於區域貿易協定的協定國間貿易自由化,有助於台灣跳脫目前的困境。

  因此,台灣在積極開展區域貿易協定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投入杜哈回合中部門別自由化的談判,為台灣的產業界創造全球公平競爭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