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蕭代基:《名家觀點》管制汙染 拚產業升級

  馬英九總統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彰化興建,這樣的決策「非常正確」,我國應就石化、鋼鐵等高耗能與高汙染產業進行總量管制,產業才有誘因轉型升級,並走向低耗能、低汙染的投資。

 

  台灣石化業規模非常大,乙烯產能占全球第九,平均每人乙烯產能更居全球第七,建議應維持目前規模,並進行規模、汙染及能源的總量管制,促使石化業有誘因朝向高值化。

 

  之前是衝量,而不是衝品質,這種產業政策是流血輸出。石化產品的低價競爭力,是因為太多環境和資源成本沒算進去,包括水、土地、能源,我國經濟發展傳統做作法就是補貼。現在要追求微笑曲線兩端,是更少的環境汙染,又能賺更多錢。日本企業就是面臨高人力成本、高資源成本的壓力,促使轉向生產高品質、高單價產品才能獲利。

 

  大陸不管是十一五或十二五規劃,已改變過去流血輸出做法,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到和台灣差不多,連汽油成本都比台灣高,台灣卻還在做低成本製造,說要改善產業結構,國光石化蓋下去就是騙人的。

 

  沒有國光石化投資案,不必擔心經濟沒辦法成長,因為每分資金都有機會成本,沒用在國光石化,會用在別的地方,未來趨勢就是低耗能、低汙染的投資,一樣會帶來就業和經濟成長。

 

  取代國光石化的做法,是讓高雄三輕、四輕等相關石化廠更新產能,並提升生產效率。五輕在兩年後將關廠,將短少50萬噸乙烯產能,但三輕現在正進行的更新案,每年將增加37萬噸產能,最大操作量下更高於五輕關廠的50萬噸,所以高雄並不缺貨。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口述記者葉小慧採訪整理

2011-04-23/經濟日報/A5版/石化業關鍵時刻特別報導